1、目录 目目 录录 目目 录录 1 1 第一章第一章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 1 1.1 课程设计内容 . 1 1.2 课程设计要求分析 1 第二章第二章 课程设计原理课程设计原理 2 2 第三章第三章 课程设计步骤课程设计步骤 3 3 课程设计总结课程设计总结 1515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717 评语及成绩评语及成绩 1818 第一章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 第一章第一章 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分析 1.11.1 课程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 该课程设计是利用 80C51 单片机内部的定时计数器、 中断系统和 LED 显示器等部件, 设计一个单片机
2、数字时钟。设计的数字时钟通过数码管显示。 采用共阳极 LED 的动态显示方式, 用扩展 74LS164 的并行输出做段选, 74LS164 的 CLK 接 P1.3,数据输入端接 P1.2,通过软件编程,用 P1.2、P1.3 模拟移位寄存器工作方式。 P1.4P1.7 作位选。 1.21.2 课程设计要求分析课程设计要求分析 功能要求:时间以 24 小时进制,时间误差小于 2 秒,保证计时的稳定及准确须由晶 体振荡器提供表针时间基准信号。 原理及方法:结合实验设备实现时硬件电路、原理、方法、说明(初始化、存储分配、 工作方式)等。 程序设计:计时、比较、显示。 调试: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
3、最小计时单位是秒,获得 1s 的定时时间,可设置定时器工作在方式 1,最大定时时 间也只能 131ms。可将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定为 5ms,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的累计,计满 20 次,即得秒计时。而计数 20 次可用循环程序的方法实现。 从秒到分,从分到时是通过软件累加并比较来实现。要求每满 1 秒,则“秒”单元 32H 中的内容加 1; “秒”单元满 60,则“分”单元 31H 中的内容加 1; “分”单元满 60, 则将 32H、31H 的内容全部清“0” 。 第二章 课程设计原理 2 第二章第二章 课课程设计原理程设计原理 1. 利用 MCS-51 系列单片机的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中断系统
4、来实现时钟计数。 计数初值计算: 把定时器设为工作方式 1,定时时间为 5ms,则计数溢出 20 次即得时钟计时最小单位 秒,而 20 次计数可用软件方法实现。 假设使用 T/C0,方式 1,5ms 定时,fosc=12MHz。 则初值 X 满足(65536-X)12/12MHz100Ms =55536s X=555361110110101111000EC78H 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累计,计满 10 次为秒计时(1 秒); 从秒到分和从分到时的计时是通过累加和数值比较实现。 2. 硬件原理图 采用共阳极 LED 的动态显示方式,用扩展 74LS164 的并行输出做段选,74LS164 的 CLK 接 P1.3, 数据输入端接 P1.2, 通过软件编程, 用 P1.2、 P1.3 模拟移位寄存器工作方式。 P1.4P1.7 作位选。如图 1 所示。 图 1 硬件电路原理图 第三章 课程设计步骤 3 第三章第三章 课程设计步骤课程设计步骤 一、一、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选择 1.计时方案 方案 1:采用实时时钟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