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善用鼓励性评价 让学生抬起头来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表明,人的智能是多方面的。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去评价学 生。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 方式的形成。 ” 本文将从多角度阐述教师的鼓励性评价策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中的运用,突出教师对学生的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中的鼓励性评价方式的使用, 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激发
2、学生的学习潜能, 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 语文教学 鼓励性评价 策略 【正文】 前言:前言: “鼓励性评价”说白了就是说好话。好话谁都爱听,上至白发苍苍的老叟, 下至少不更事的孩童。 “鼓励性评价”是优良行为的推进剂,也许某人在某些方 面做的事情并非十全十美,但鼓励者拿出其中的优点予以表扬,这个人可能做得 就更好了。 “鼓励性评价”是对学生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在教学实践中,笔者经 常用更多鼓励性语言激励自己的学生。即使某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并不恰如其分, 笔者会鼓励他(她): “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证明你已经用心了! ”这个学生后来 更爱提问。有个学生语文成绩总是不理想,但他有音乐
3、特长,笔者也会鼓励他: “学唱歌多难呀,那么难的事情你都会了,语文只要下点功夫,没有学不会的。 ” 不久后,这个学生的语文成绩也上来了。教师的教学评价策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 有效实施,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属于教学策略的范围, 通过教学评价,及时反馈信息,它调节,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朝着预 定的目标前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关注的是教师的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中 2 鼓励性评价的运用。口头评价是贯穿于教学中的一种即时的、情境的评价,是语 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手段。口头评价的直接性、快捷性、情景性、高频性等特征, 为教师的价值引导和情感感染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口头评价作为师生交
4、流的有效 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 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因而,教师在进 行口头评价时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 以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为目标, 形成注重过程关注发展为中心的新的评价体系。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 一个爱抚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口头 评价的随机性、无记录性等特征,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口头评价的范围与效果。因 此,口头评价只有与其他评价手段如书面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大地发挥其作用。 纵观目前笔者国小学课堂口头评价的情况,大致呈现两种情况:一是量少, 教师和学生
5、不重视课堂教学中口头评价的作用;二是质低,许多课堂教学口头评 价仅仅局限于简单的陈述性知识的再现,或对知识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价。忽视对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兴趣、良 好的心理素质、新颖的学习方法、学习过程中独到的体验和感悟,更是缺乏及时 的激励性的口头评价。这不仅忽视了口头评价的诊断、导向和激励作用,更可怕 的是忽视了学生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扼杀了学生创造的火花。 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 它以书面形式的正规性更能 引起学生对它的关注与期盼。由于书面评价的长效性,因而在使用时应尽量注意 语言的运用,多使用鼓励性的评价,即使并不是表扬也要注
6、意用语的委婉。如作 业中常出现的字迹潦草,作文内容不具体、语句不通畅,对其做书面评价时应尽 量避免出现“字迹潦草” “书写不认真”等语言,而应尽量改为“字迹再工整一 些,你的作业会写得更漂亮” “如果认真书写,就更好了” “相信只要用心去做, 你的作业本会更整洁” 。本是批评的语言,换一个委婉的说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更能引发学生的反思。 分析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 教师善于运用鼓 3 励性评价,就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评价方面有了显著突破,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 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 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重评价是新课 标一个闪光点,更体现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 的一环,教学策略的运用,通过评价进行反馈,既是终点也是起点,教师作为课 堂教学的主导者,要根据教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最大限 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适时适度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