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 1 章 引言 锚杆静压桩是锚杆和静力压桩两项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桩基础施工新工艺,是 一项地基加固处理技术,适用于新旧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和拖换。 对新建建筑物,在基础上应预留压桩孔,并埋好锚杆;对既有建筑物,在基础上应 开凿压桩孔和锚杆孔,并埋好锚杆。然后安装压杆架 ,利用建筑物的自重,凭借锚杆 反力,通过压桩架,用液压千斤顶将预制桩段逐节压入桩孔内。当压桩达到1.5倍桩的 设计荷载和桩压入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将桩与基础封固。当封固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 后,便能立即承受上部荷载,并能即使阻止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迅速起到拖换加固的 效果。 锚杆静压桩的主要优点是:施工时无震动和噪声;设备
2、简单、操作方便、移动灵活、 施工作业面小;可在不停产和不搬迁的情况下进行纠偏回倾及新建工程的基础加固。锚 杆静压桩对工程地质勘查除常规要求外,静力触探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勘查手段。锚杆静 压桩在施工过程中受力特点与静力触探非常相似。压桩施工受到设备能力,锚杆直径和 桩身强度的限制,对比贯入阻力 7 s pM Pa 的砂性土层不容易压入穿透,故静力触探配 合常规勘查可提供适宜力层,同时还提供沿深度各土层摩阻力和持力层的,从而可预估 单桩垂直容许承载力,为锚杆静压桩桩基设计提供较可靠的设计依据,是锚杆静压桩技 术设计和施工必不可少的勘查资料。 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和纠偏,在具体选择处理方法时,应特别注
3、意到,既有建筑 物与待建建筑物的地基加固处理迥然不同。对既有建筑物,建筑物荷载已经存在,建筑 物也存在,因而对加固处理方法的选用,一是必须尽量减少对地基土体的扰动,二是必 须严格控制施工生产的附加沉降,使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降到最底程度。由于用锚杆静 压桩技术处理地基,引起建筑物的附加沉降最小,对周围介质的扰动最小,而且能产生 立竿见影的效果,既是很快地承受荷载,因而对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锚杆静压桩越 来越成为首选方案。 锚杆静压桩加固新建房屋 2 第 2 章 工程概况 2.1 整体结构 本工程为三层砖混结构建筑物。建筑面积约 47.04 平方米,高 10.7 米。 2.2 上部结构 上部结构
4、采用砖混结构,楼板全部现浇,所有钢筋混凝土构件均采用 C20 级混凝土 浇筑, 钢筋锚固长度为 40d, 搭接长度为 48d, 上部结构梁、 柱的保护层厚度均为 25mm, 现浇板的保护层厚度均为 15mm,现浇板中将下部短跨钢筋放下排,上部短跨钢筋放上 排.弯起钢筋的锚固长度为 20d。钢筋的搭接要严格按有关规范执行。 2.3 墙体工程 0.000 以下 240 墙采用 MU10 标准砖和 M5 水泥砂浆,0.000 以上 240 墙均采 用 MU7.5KP1 型多孔粘土砖,M5 混合砂浆实砌。圈梁在屋面结构平面图中以粗虚线表 示。圈梁在平面内应封闭,若被其他构件隔断,应可靠搭接。 2.4 基础 图 2-1 条形基础剖面示意图 房屋的基础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25。 基础施工时, 先挖去表层的耕植土,以塘渣分层夯实回填,基础持力层为粉质粘土。基础及地梁均采 3 用 C25 混凝土浇注。条形基础沿砖墙以下设置,其剖面示意图见图 2-1。 2.5 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初勘报告,其地层分布大致如下表(表2-1)所示。该场地属于软土地基。 表 2-1 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