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论 文 题 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 摘要 小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 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 文将对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手段进行分析与阐述, 利于 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 有效性 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 教学的有效性是在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这 种追求是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为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
2、坚实的基础。 因此,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 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本人进行了如下的一些探索与实践。 一、一、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利于学生的学习重视创设良好的课堂纪律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心理学教授江绍伦曾经说过: “教师必须把纪律作为他进行教学的一 个重要部分教给学生。可以肯定,其重要性不低于所规定的课程的学科内容。 ”可见,课堂 纪律管理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更是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 又是培养学生自觉 遵守纪律的途径和方法。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保障, 只有在课堂秩序良
3、好 的基础上,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 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呢? 本人认为: (一)、与学生搞好关系 老师跟学生做朋友,让学生喜欢老师。因为学生喜欢了老师,就愿意听老师的话,何愁 不守纪律?即使偶尔违反,稍一提醒,也愿意改了。于是不但能保证纪律,而且其乐融融。 (二)、靠老师讲课吸引力 课堂纪律是为教学服务的, 但是教学也反过来对纪律有很大影响。 讲课水平高的教师纪律问 题自然少。只有那些讲课不吸引学生的教师,才乞灵于严格的纪律。因为学生不爱听,所以 老师只好逼着他们听。这实属无奈. (三)、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望“人格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如果
4、学生对老师抱有好感,也就是持有欢迎 的趋向和态度时,他就会非常乐意地听从这位老师的课,乐意去完成教师所交给的任务。哪 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反之,就会出现截然相反的效果。从心理机制的角度来看, 这是由于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所体验到的情感不一样。前者,学生体验到了欢乐、被人 信任等肯定的情绪,而后者,则是抑郁、颓靡等否定性的情绪。由此可见,树立自己在学生 中的威望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二、重视良好数学情境的创设二、重视良好数学情境的创设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 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展 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数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如何创设
5、数学情境?本 人认为,数学情境的创设要有真实性,不能形式化,也不能过分依赖于多媒体课件,同时要 符合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来创设数学情境。 (一)、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创设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帮助学习者理解、内化学习内容。情境 的创设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达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 要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 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例如在教授用字母表示数(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科书五年级下册) 这一内容时,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既表示关系,同时又表示结果,这是教学 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一认知难点,教师可以创设这
6、样的情境: 多媒体动画出示一个魔盒,学生只要输入一个数,这个数经过魔盒的加工,出来的便是 另一个数,如输入的是 7,出来的是 17;输入的是 12,出来的是 22 学生跃跃欲试, 经过几次尝试后, 发现奥秘: 魔盒是按一定的关系式来加工数的。 于是, 输入 “20” , 出来 “20+10”; , 输入“78”, 出来 “78+10” ;, 输入 “1.5” , 出来“1.5+10” ; 输入字母“x”,便出来“x+10”。这里,通过魔盒,创设输入“x”出来“b+10”这一情境, 从而让学生深切体会出来的 “b+10”就是结果。而在进入的数与出来的数的不断变化中, 却又存在着不变:出来的数总是进入的数加 10,魔盒是按“b+10”的关系式进行加工的, 即“b+10”又表示一种关系。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情绪的积极与否直接影响到建构的效果。这里“魔盒”情境的 创设,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呈现出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当然,魔盒只是个 “道具”,而这一道具更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解决了认知的难点:出来的数 “b10”是 一个结果,加工的关系式也是“b+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