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新农村建设实践报告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和国家号召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系列的可喜成绩。 然而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 我们要对其进行全面的认识, 就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实践调查。 新农村建设对我家乡的变化起了很大的作用。国家出台的“三农”政策让人民的生活变的更 加舒适,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当国人在沐浴着社会新风尚的阳光,那么建设怎么样的新 农村、怎么样建设好新农村是我们大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寒假期间,我们进行相关的实践 调查。 我的有关新农村与我家乡的变化调查主要体现在下面的方面: 目前,农民增收困难伴随着一系列负面影响,尤其是医疗保障方面显得更加突出,一些 地方又出
2、现了农民看病难,看不起病,甚至因病而陷入绝境的现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新 农村建设的主要改革方案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标准为每人每年 55 元,主要 由农民个人自愿缴纳、地方财政补助、中央财政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政府通过加大投入, 合理规划,提供帮助等多方面措施,切切实实把医疗卫生的重点重新放回到农村。 对此,政府应该: (1)真正增加政府对农村的健康医疗卫生投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 医疗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卫生服务质量。 (2)加强农村公共预防保健工作。公共预防保健具有投入低、效益高的优点。必须改变 目前基层政府忽视预防保健的现状, 要明确公共预防保健是政府的职能,
3、 政府应该加强这方 面的财力、人力投入。尤其是在一些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地方病等方面,预防保健尤其 重要。 (3)继续发展和完善合作医疗 (4) 、积极探索其他形式的农村医疗保障形式。 还有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乡村公路硬化情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 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 为解决 “三农” 问题而做出的重大决策。 按照 “生产发展、 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通过综合建设,最终目标是把农村建 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决策为“十 一五”时期的农村公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农村公路是公路网的基础, 是农
4、村地区最主要甚至是一些地区惟一的运输方式, 是关系 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发展了,可以改善农村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农村“生 产发展” ;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就业,促进农民“生活宽裕” ;可以加快农村信息传 播和对外交流,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激发农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进取 精神,促进“乡风文明” ;可以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改善村容村貌,促进“村容整洁” 。现 在,我们村摆脱了泥巴路,虽然铺的不是很好看,但路面还是蛮平整的!要致富先修路,农 村公路建设繁荣了农村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5、,是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维护农民根本 利益的大好事。 农村教育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先进的生产力, 有了先进的生产力农民就更 容易致富。但是,在我们村,没看见过什么发展农业生产的相关书籍,也没有看见过村里请 过哪位技术人员来我们村指导农业生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怎么能没有教育呢?没有书籍 就会缺少知识, 农民的素质的提高就会受到阻碍, 有了现代化的新农村怎么能没有具有素质 较高的现代化村民呢? 新农村的建设还存在这样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村里平时是以老年人和留守儿童为 主,部分青少年还少,就跑到外面去打工。在外面打工的年轻人一般都是不等过完春节就要 出去工作。由于缺少青壮年,所以有
6、不少土地被荒废了,不少田都只种一季晚稻,大大降低 了土地的利用率。 如何使这些主力军回乡是政府所要努力的方向, 毕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落在年轻人的肩上。 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 坚决贯彻落实, 按照生产发展、 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使之真正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 心工程。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中心,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 进农村经济繁荣。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对农村的投入,不断发展和壮 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要坚持科学规划,从实际和现 有条件出发,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稳步扎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加快发展 农村教育、 卫生、 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培育造就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努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 、加强硬件建设。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 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 (2) 、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上级部门应多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