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三下乡实践报告年三下乡实践报告 目的:了解民情,传播知识,锻炼自我 形式:深入农村,与村民交流 时间:2013年1月17日-1月25日 地点: 参与者:*大学生志愿者 第一章 概况 * 二、 受教育状况 村上 70%接受小学教育,30%到达初中文化水平,高中及中专毕 业生到达 20%, 大学生 36 人, 其中研究生 10 人。 学龄儿童全部上学, 文盲率降至 1%。乡共有小学三所,初中一所。 三、 生活状况 村民消费比重中, 生活资料消费占很大比重, 但享受资料消费和 发展资料消费有所上升, 村头有体育活动中心, 有篮球场, 乒乓球桌, 健身器材若干,满足村民空闲时刻锻炼,晚上还
2、有跳舞比赛,放电影 等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村中有老年活动室,内有电视 机,象棋,围棋,扑克牌。麻将以满足老年人的需要。 第二章 活动介绍 一 指导思想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科学发展观,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反应民意,为民办事。大 学生开展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对于引导青年学生学习贯彻 “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 展观, 促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积极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 充实精神生活、 提高道德境界、 增长知识才干具有重要意义。同学们应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实现与祖
3、国兴衰紧密联系起来,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正确树立社会主义 荣辱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为主题,全面宣传落实党的各项重要 政策为主要活动内容。为实现全面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 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的宏伟目标而作充分准备。 二 活动目的 结合农村实际需要,在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大 学生可以也应该将自己在校所学的先进科学的生活观念在广大农 村传播,他们应该紧密结合所学专业技术知识,在农村开展多种形 式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和生活观念的宣讲活动。大学生参与新农村 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 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4、 这有益于高教体系建立针对性和切合实 际的促进新农村建设的策略和途径。同时,通过活动的实施,引导 大学生在实践中熏陶思想感情、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境界、增 长知识才干。 三 活动内容 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以宣传环保、宣传法律知识等活动形式为构 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贡献一己之力,对党和国家现行的方针 政策进行讲解。发扬民族传统美德,践行八荣八耻,走访孤寡老人 和残疾人,通过义务劳动和捐献物品来表达我们对贫困农户的关 切。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使村民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为当地 经济的发展增砖添瓦。 普法宣传和农业知识的宣讲, 通过宣传展览, 发放资料向农民群众宣传介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相
5、关 政策,宣讲农业收入增收的措施和防虫防害的方法。是落实科学发 展的实践服务,深入调查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积极参加各种田间义 务劳动,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提出可行性意见,帮助 村干部发放村民公约。积极宣传“三个代表”思想,加强公民道德 建设,革除陋习,弘扬文明新风。参加扫雪等力所能及的劳动。 四 活动意义 通过“三下乡”活动,我们国家把发展经济、建设小康和扶贫攻 坚结合起来,为农村中心工作服务,为农民致富服务;把集中活动与 经常工作结合起来,抓好集中活动,发挥示范作用,做好日常工作, 满足农民需要;把面上活动与雪中送炭结合起来,突出工作重点,着 重帮助贫困地区的农民;通过“三下乡”活动
6、,引导农民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提高素质,增强致富能力;通过“三下乡”活动,使得各 部门的业务工作结合起来,服务农民,锻炼队伍,推动部门工作,加 强自身建设;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制定政策措施,多渠道、多形式, 引导扶持农村文化科技卫生事业的繁荣发展。 第三章 活动成果 这次活动在同学们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初步进展,达到预期目标。 一 活动的计划性 大家充分利用自己各自的优势,各显神通,纷纷献言献策,根 据实际需要制定出一套完整的计划。由于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活动 井然有序的进行着,虽然也有一下意外发生,但总体是成功的。 二 活动效果 为了让农民充分接受我们所带来的知识,我们结合当地农民生 活习惯采用多种形式,以极大的热情为农民服务,得到了他们的认 可,使之切身感受到我们关心和帮助。他们对我们的活动也表现出 了极大的热情,配合我们做好每一项活动,为我们此次活动的顺利 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普法宣传 根据村民法律意识薄弱的,法律知识了解不多,法律观念不强 的情况和村民对枯燥文字反感的特点,开展悬挂法律宣传标语,法 律宣传片播放,法律宣传板展览的活动。法律意识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