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实践报告正文社会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一、实践目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涉及到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异常严 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各级政 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难到底有多难? 由 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组织编写并出版的 2008 年人口与劳动 绿皮书指出,人们在讨论大学生就业状况时,最经常使用的 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一般是指毕业时签订就业协议,从学 校迁出户口及档案的大学毕业生占总毕业生的比例,实际上 就是初次就业率的概念。通过对调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 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到
2、自 己存在的缺陷,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积极应对将 来必须面对的就业问题。 二、实践二、实践方法及方法及内容:内容: 针对大学生就业观这一问题,我们采用网上数据搜索和 实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了本市的几所院校,进行数据 的统计和分析。 三、实践结果:三、实践结果: 据统计, 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 559 万人,比 2007 年增加 64 万人。2009 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11 万人,比 2008 年增加 52 万人。而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压力在今后几 年还将继续增加。人保部门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 年, 全国高校毕业生为 630 万人, 比 2009 年的 611
3、 万多 19 万人, 加上往届未实现就业的学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连年 扩招,导致近年来大学生人数激增,由此也带来了大学毕业 生就业难的问题出现。虽然国家推出许多政策以促进大学生 就业,可是许多大学生扔就找不到工作。2009 年高校毕业生 就业率为 87%, 2010 力争使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就业率达 到 70%左右, 当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 80%以上。 今年春节后, 我国沿海地区出现了罕见的用工荒,大学生却就业难,此现 象值得我们深思。 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供给量增大、需求量减少、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我组面对大学生就业难总结了
4、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大学毕业生自身素质参差不齐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 原因。大学毕业生是就业的优势群体,他们有思想、有知识, 而且年轻,身体好,接受新生事物快。然而,由于这些年来 大学的一再扩招,导致大学生从生源的质量、培养的水平都 有所下降,一大批拥有“真毕业证、假能力”的学生走向社 会。他们表现出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 争力的现象。很多毕业生对专业是一知半解,大部分还需要 企业培训来完善和提高,而企业需要的是招之能用,而且是 能够很好用的人才,因此,造成有“中间差”的局面。一方 面是大量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一方面是企业招不 到合适的人。 他们能力水平低下, 特
5、别是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很多毕业生的能力停留在书本上、思想上,真正要解决实际 问题就不行。他们的综合素质不高,难以胜任更高层次职位 的需要。 (2)高校毕业生供给总量增大,据悉,今年全国高校毕 业生高达 610 万人,还有 100 多万历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 造成了市场供大于求,带来就业的压力相对增大,造成大学 毕业生就业难。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 问题也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 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 供过于求,主要是培养的大学生的方向及大学生所应该学习 的内容和社会的实际需求是脱节的。许多毕业生找不到专业 对口的的工。 (
6、3)受金融海啸的影响,全球经济急速下降,处于萎靡 状态,到目前位置,世界经济还没有复苏的迹象。我国经济 属于出口型,受影响,国内大量企业停业停产、裁员或者倒 闭。因此,造成现在的经济还是那么严峻,连带着大学毕业 生的就业难。 (4)我的产业结构不完善。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一、第 二产业比重偏高,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而且内部结构不 合理、效益偏低。与世界大部分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增 加值在 GDP 中所占比重偏低,我国 2005 年这一比重仅为 39.9%。大学毕业生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偏低的第三产业造 成市场供大于求,带来了就业难。 面对于上的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1.对面对社会: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社会应该采取宽容的态 度,并且要学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 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 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职业无贵贱之 分,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 提供更多的服务。 2.对于政府: (1)教育体制的改革。长期以来,在我国教育的现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