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 “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关于 “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 问题”的调查报告问题”的调查报告 题题 目:大学生如何处废旧自行车目:大学生如何处废旧自行车 实践报告正文实践报告正文 一、一、 实践目的及范围:实践目的及范围: 本次实践的目的在于发现我们所生活的的周边环境中的一些突出问 题,并对这些问题中的一项进行研究和调查,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合理与 可行的建议,改善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 。其意义是提高我们善于发现问 题的能力,锻炼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培养一种社会责任感。 实践地点 为衡阳师范学院。实践的对象为不同年级的学生个体。 二、实践内容:二、实践内容: 1.实践安排概况 a.2012/1
2、1/5 至 2012/11/8,小组各成员进行集体讨论,确定了本次社 会实践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的课题。 b.2012/11/9 至 2012/11/14,制作问卷调查表, 小组各成员分批发放问 卷调查表,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三教,对象基本包含各年级学生。 c.2012/11/15 至 2012/11/17,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 小组成员讨论并得出结果,写调研报告。 d.2012/11/18,检查相关细节并打印调研报告。 2. 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 经过小组讨论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于我们所生活的周边环境,再根据 小组各成员的亲身经历,一致认为废旧自行车的处理问题十分的贴切,故 将课
3、题的名称定为“学校内废旧自行车处理问题” 。大家提出不同问题,选 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制作成问卷调查表,将调查表随机发放并回收, 对于问卷上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集体讨论相关结果,得到了大多数同 学认为有必要回收处理废旧自行车等一系列结果,而且得到了一些好的建 议以及解决办法。撰写实践报告时,我们查询了相关资料,了解实践报告 的格式及主要内容。 3. 重点研究的问题 废旧自行车有否对部分同学的生活带来不便,有无必要处理废旧自行 车,应该怎样合理处理废旧自行车,广大学生的建议是什么。 三、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三、实践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我们发现在每个宿舍楼的停车位出都有很多早已锈迹斑斑,但又
4、无人 问津的废旧自行车,这些自行车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影响?引发了什么样 的问题?学校和学生双方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一问题?带着这一系列的问 题,本小组进行了实践调查,调查的主要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得到我们感 兴趣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调查的实践数据处理和相关的分析如下。 (注:对于主要的问题,我们以图表形式来处理数据,次要的问题主要以 文字表述为主) 1本次调查共发放了 150 张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范围基本包括了大一至 大四年级, 其中大一的学生和大二的学生为主体,约占总人数的75%,因其 他们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是在校园内,故他们对校园内的一些问题的反应会 更具代表性。大三和大四的人数偏少,可能是
5、因为考研和找工作的缘故, 但他们与外界接触较多,思想上更为成熟,可以对我们的问题进行客观的 回答并且能够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作为我们的重要参考。但是由于样 本的数量较少,在一定的程度上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但这也是无法避 免的。 2.在调查的对象中, 大约只有 15%学生有自行车, 这一点与实际生活中的情 况不是十分的符合, 我们预期大约有 25%的学生拥有自行车, 这是从我们身 边的班级所得的结论。这样的话,会给某些问题带来不便。但是从总体上 看,没有自行车的同学仍然是占大多数的,他们对于问题的反映会更加客 观,侧重于废旧自行车对学校周边环境的影响。有自行车的同学对这些问 题是深有体会的,
6、他们能够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对问题的回答会更加的 准确与具体。 3.对于校内废旧自行车为什么会大量堆积的问题,大部分同学认为是因为 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责任感,毕业之后就将自己的自行车丢弃在校园,现在 的学生只考虑了自身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他们的行为会对周围的环境带 来什么样的影响,会不会对别的同学产生不好的影响和生活上的不便。这 背后不仅是废旧自行车的问题,更是引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还有的同学 反映暑假之后,因为废旧自行车太多的缘故导致自己的自行车找不到了, 误认为自己的自行车已经被偷,过了很长的时间在一楼车库中偶然找到。 我们想如果没有偶然,这一部分自行车将会无辜地沦为废旧自行车。如果 我们不将自身的观点转变,不强化自己的责任感意识,终有一天,校内的 其他自行车将会无处可放。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学校对废旧自行车没有及 时处理而导致了这些问题, 这一部分同学的数量占总调查数量的 40%, 拥有 不小的比重。反映了学校在某些工作上的疏忽,同时也反映了广大同学没 有给学校提出建议的强烈意识,故在这方面还要加强,让学校和学生之间 形成一种互相促进的关系,两者本就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