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题目:关于青少年犯罪情况的实践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消除社会 不稳定的因素、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 好环境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而且出现了手段成人化、年龄低龄化、 团伙化、高智商化等新特点,已成为危害社会治安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根据中共中央、国 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为全面、准确掌握全市 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情况,为领导部门决策提供事实依据,更好地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教育和转 化工作,结合正在开展的“和
2、谐平安”建设,实习期间我对本区青少年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形 成以下调查报告。 为了多角度、尽可能翔实地对青少年犯罪情况和相关性事实进行调查,实行问答式方法进行, 问题为犯罪人员的基本情况(身份、年龄、押前职业、住所地、婚姻状况、学历、家庭出身;罪名、 初犯、累犯、多次犯罪、共同犯罪、集团犯罪、犯罪地点、对后果认识、悔改表现、犯罪动机、心 理) 、犯罪人员的犯罪事项调查(农村青年在城里有无住所、父母感情及上网情况、有无烟酒嗜好、 是否有过犯罪史、是否受过处罚,是否在校生犯罪,是否辍学及辍学原因)等。为更真实掌握犯罪 的原因及便于分析,我们最后借鉴犯罪学研究成果,这次问题内容分别征求了律师、公安
3、、检察、 法院及部分青少年教育工作者的意见,查阅了部分相关资料,从各方面反映来看,普遍认为这次调 查是可行的。 我于 2012 年 2 月 1 日到 2012 年 4 月 1 日期间在*律师事务所,通过和多名律师的交流中了解 到很多关于青少年犯罪的情况,通过整理,统计,分析得到以下内容: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一)犯罪类型:青少年犯罪涉及的罪名十分单一,从目前统计情况看,仅涉及盗窃和故意伤 害这两种罪名, 笔者在调查前主观认为应存在的高智商犯罪没有一例; 涉案青少年男女比例为 7: 1, 男青少年主要涉嫌故意伤害罪,女青少年无一例外全部是涉嫌盗窃罪; (二)涉案金额(后果)
4、:涉嫌盗窃罪的青少年们下手的目标都是移动性强的个人物品,如移动 电话、信用卡、随身听等,且涉案金额都比较小,多数都在千元左右,仅有一例涉案金额为七千元 (审查结果为不起诉) ;而故意伤害罪的犯罪情节最高是“轻伤偏重” ,绝大多数为轻伤; (三)侵害客体:青少年犯罪侵害的客体多是同学,越熟悉的人越容易成为被侵害对象。不认 识的人被侵害权益的仅有两例(故意伤害罪一例、盗窃罪一例) ; (四)强制措施:青少年犯罪以取保候审为主要强制措施,且被取保人一般能遵守法律,仅有 一例因传唤不到而改变强制措施的; (五)处理结果:处罚一般都较轻。不起诉案件占 15,其余均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刑罚; 在审理程序上
5、一般适用简易程序。 (六)年龄结构:14-20 之间居多。 (七)犯罪主观故意:这些青少年主观恶性比较小,没有顽抗情绪,全部都能如实供述自己所 犯罪行,且口供十分稳定,从侦查阶段到庭审阶段,均未出现翻供现象。 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二、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析 1、法律意识普遍淡漠。 就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来看,重心仍然在于学历教育,而非素质教育。虽然几经呼吁这种“重 学历、轻素质”的情况有所改观,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理想状况。在中小学的课本当中没有关于普法 教育的内容,就算是在大学,也仅仅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开一门必修课“法律基础理论” 。在这种教育 制度下,从学生到家长都只注重分数,而忽略素质教育,守法的
6、概念也就十分淡漠了。 2、社会大环境和学校小环境的影响。 青少年们虽然已经属于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但由于绝大多数属于自幼上学、很少接触社会, - 2 - 其心理状态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成熟度,周围的环境对他们影响不容忽视。 从社会大环境来看,学生们从小接触最多的就是电视和书报杂志。一些港台不良影视作品和杂 志从视觉和心灵上冲击着学生们的人生观、道德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青少年们的一言一行。某些 长期浸淫其中的学生在脱离中学的“高压管理”进入较为自由的社会后,思想放松,有可能会走上 歧途。虽然绝大多数犯罪的青少年案发后都后悔不已,但已无济于事。 3、犯罪青少年心理原因分析 (1)侥幸心理、冲动心理作祟。青少年犯罪当中,蓄谋犯罪的几乎没有,多是冲动型犯罪,即 临时起意。犯盗窃罪的青少年多存在贪慕虚荣,贪图享乐思想。在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鬼使神差般 地将他人物品“顺手牵羊” ,仅有一例是出于好奇、刺激的心理去偷窃;犯故意伤害罪的青少年多是 头脑发热、一时冲动,待到把人打伤后又追悔不已。 (2)受心理失衡感、失落感的影响。在笔者收集的案例中,犯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