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调查当地百姓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报告关于“调查当地百姓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报告 摘要:摘要: 当地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对当前观点意识需改进处;当地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现状;对当前观点意识需改进处; 造成此种意识的原因;我个人建议。造成此种意识的原因;我个人建议。 正文:正文: 我们刚开始上食品化学时老师说了一句话, 让我很不相信,他说: “现在的社会,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毒死” ,可是自从一桩桩食品安全 事件被揭露,让我心惊肉跳。现在食品问题真的那么严重吗? “染色馒头” 、 “牛肉膏” 、 “瘦肉精” 、 “硫磺姜” 、 “炉面包” 、 “假葡 萄酒” 、 “皮鞋老酸奶” 、地沟油等等。当这
2、些专有名词出入我闷闷眼 眸的候, 不禁心中一惊我们是生活在怎样的水深火热中啊。 又有 报道说,泡菜里有着色剂,果冻里有防腐剂;一个雪糕含 16 种添加 剂,一袋方便面有 14 种近九成的食品含有添加剂,而食品中的 “食品添加剂”有 2000 多种。不管是直接添加,还是间接添加,每 个中国成人每天大概要吃进八九十种添加剂。 介于以上社会现状,我对于食品安全的问题从公民对食品安全的 关注度、 公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的问题、 造价愿意, 提高安全的方法、 社会现实满意度等方面的问题以走访调查的形式在小范围内做了一 个民意调查。参与调查的包括邻村的村民,周围的学生、老人,还有 身边的朋友。经过调查我发现
3、: 1.1.消费观念有待转变消费观念有待转变 处于低收入阶层的农村消费者购买食品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价格 优先”和“实惠” 。据调查,农村消费者中,购买食品的主要地点是 集市和附近的中小卖部,而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抱有“不干不净,吃了 没病”这种玩笑似的传统观念。他们当中只有 5%的人认识绿色食品 的标志,只有 17%的人认识质量安全的标志。一位农村退休老师一言 道出心声,他说现在农村居民在“吃”这一点上主要有两点表现。一 种纯粹是为了吃饱, 特别是在农忙季节劳作一天回到家里生冷饭一凑 合也就是一天, 根本没有精力和意识去关心饮食的营养健康与安全问 题,即使在平时也很少花钱买一些瓜果蔬菜之类的东西,
4、 就更不用说 那些鸡鸭鱼肉蛋奶等营养品了, 通常是自家菜园里种点农产品甚至有 的还拿到集市上去卖; 还有一种就是为了略微吃好一点, 但仍然以 “价 格优先” 为前提,通常在集市上和小卖部里花点钱给小孩儿和老人买 点营养品以表爱心和孝心,图的也是实惠, 虽然他们有一定的食品营 养与安全意识, 但这种意识还不是很强, 还完全保护不了自己。 比如, 当问及 “如果你购买到过期变质食品时会怎么处理?” 的问题时, 90% 以上的人选择扔掉忍气吞声,没有人选择投诉。 2.2.虽渐关注食品安全,却所知甚少虽渐关注食品安全,却所知甚少 在调查中我发现所有人都对食品安全问题很是关注,毕竟是与生 命健康密切相关
5、的事。 有区别的在于孩子们关心较多的食品多为小零 食,糖果饮料等,而大人们更关心的则是居家生活的食品。接受调查 的人普遍会考虑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品牌等问题,最担心农药兽 药对自己身体的毒害。 但是一些深层的安全问题并不了解,例如食品 质量标志、成分和营养等,尤其是食品是否含有色素、添加剂、防腐 剂和有毒物质, 对于这些方面他们还没有关注;限于他们的文化水平 也无法真正了解。即他们通过媒体了解到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比如, “苏丹红” 、 “瘦肉精” 、 “多宝鱼”等食品安全事,但是到了市场上他 们根本就不能分辨什么健康什么不健康, 他们所了解到的都是已经被 曝光的不安全食品, 那些还没有被曝光
6、的农民甚至知识分子也无法分 辨识别。 3.3.法律意识薄弱法律意识薄弱 大多农民法律意识很薄弱,没有维权意识,他们总想着多一事不 如少一事,吃点小亏 不算什么,所以当他们买到伪劣、变质有毒的食品后,往往都是忍气 吞声的扔了,他们不会利用法律有效的维权,也不会去投诉。总抱着 “就当着一次是教训,花钱买个教训或是舍财免灾”的心理,最多也 就是找到卖东西那个人要求退换。 由此知道,农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很低,但这也不是他们自己愿意 的,而是很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大致想到的因素有: 1.1.文凭低,收入低文凭低,收入低 农民本身没文凭,文化水平低,对一些知识无法理解掌握。就比 如说到添加剂、色素或是有害物质,他也许就不知道那是什么东西, 更何况让他们识别食品的营养成分、 材料。 加上几乎所有农民都是常 年呆在家里干农活,对社会的很多信息无法全部了解,只有通过电视 了解,那么对食品安全问题又能了解多少。另外,农民的经济来源单 一,收入低,还要供子女上学,所以家里都省吃俭用供子女读书,那 么当他们购买食品必定价格实惠优先,能吃便行。 2. 2. 城乡食品流通领域的交城乡食品流通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