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 数字波形合成器数字波形合成器 1.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继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和模拟电子技术 基础理论课、实验课之后的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综合设计环节。 它的任务是在学生掌握和具备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和单元电路的 设计能力之后,进一步学习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方 法,进一步掌握 EDA 仿真设计工具,着重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打 好基础。 2.实验要求实验要求 数字波形合成器数字波形合成器 设计要求: (1)设计具有高频率稳定度和高相位稳定度的两相正弦信号源; (2)两相正弦信号频率
2、 f=400Hz; (3)两相信号 A、B之间相位差 90 度; (4) 幅值 Vm=5V0.2V。 3.实验仪器、主要元器件实验仪器、主要元器件 uA741 集成运算放大器4 CD4013 双 D 触发器3 各类电阻、电容 导线若干 示波器、万用表、数字函数波形发生器 4.课题分析及方案论证课题分析及方案论证 实验要求使用振荡器、分频器、D/A 转换器构成波形合成 方案,经过滤波器输出正弦波。 实现正弦输出的方案有很多,使用这种方案,主要是这样 理论上可以达到较高的相位稳定度,并且要求频率不高时,可 以用这种方式达到较高的频率精度(400HZ) 。 主要原理如下: 555 电路接成多谐振荡器
3、,输出 4.8KHZ 的矩形波。通过计 算 R1、R2 和 C 的值调节输出频率,并且可将 R1 接成变阻器, 以便对频率进行微调。 将所要形成的正弦波形分为 N等分, 用具有 N 个阶梯的正 弦波形来逼近所要求的正弦波, 其中 N 越大, 逼近程度就越大。 综合考虑电路复杂程度的问题,此处 N=12. 根据设计原理,电路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脉冲发生器的振荡频率 F 的生成:通过原理计算我们需要 F=4.8KHz,所以我们采用 555 定时器来完成以下的功能。生成 电路如下图一 采用 6 个 D 触发器构成 6 位扭环形计数器,实现 12 分频。 此时每一位 Q 输出都是 400HZ,如下图:
4、 计数器一共提供了 12 路输出,这 12 路输出每相邻两路相 差 30 度。 触发器的输出如下: 要求输出的正弦波相差 90 度,即隔开 3 个 30 度。因此第 一路的输出状态变量为 Q1 Q2 Q3 Q4 Q5 Q6,第二路 Q4 Q5 Q6 。 将六个状态量接到电阻网络 D/A 的六个入口。选择权电阻 的大小使波形适应为正弦阶梯波。 考虑每隔 30 度阶梯增量的比 值,电阻大小选为 1M、370K、270K、270Kc、370K、 1Mc。 、 D/A 网络如下: R0=135K,RF=68K。 经过 D/A 之后会产生阶梯正弦: 将阶梯正弦经过适当的滤波可以得到正弦波。 滤波器如图:
5、 5.EDA 仿真分析仿真分析 仿真电路 仿真结果 6.调试与结果分析调试与结果分析 (1)滤波电路中没有合适的电容值,采用电容的并联完成。 (2)uA741 芯片是有误差的,尤其是 2 片输出的幅值并不是严格 相近,当然这和外围电路并不完全一样有一定关系。在这时可以 稍微调节反馈电阻,使其增加,将输入增大一些,输出的幅值改 变很明显;反复调节直到电压达到 10V0.2V。 (3)实验过程中,电阻值很难与理论值选用一致,只能使用大 小相近的,这就导致了很多问题,其中波形失真是最为突出的一 个。在调试时,最好采用最为相似的组合。 (4)实验结果中,相位条件满足的比较好,但是经过反复调试, 幅值条
6、件依然稍小。这是这种电路形式决定的。 7.总结与体会总结与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实际使用了扭环形计数器以及滤波器,原 本想设计 555 定时器的,但由于仿真时的不顺利,所以最后以 一个发生器代替了该过程。通过实验,我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 理解,进一步将在书本上面所学到的只是运用到实际的项目之 中,做到了书本与实践的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学习了数电知 识与电子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验方法,复习了 EDA 仿真设 计工具,提升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 电子系统设计和开发应用打好基础。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张玉璞,李庆常编著 北京理 工大学出版社 【2】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李庆常,王美玲编著 机械工 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