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薛湖矿井基本情况薛湖矿井基本情况 1 矿井与矿体特征矿井与矿体特征 . 1 1.1 矿井的自然条件 1 1.1.1 地理位置与交通 . 1 1.1.2 地形地貌及水系 . 1 1.1.3 气象 1 1.1.4 地震 2 1.2 矿井地质 2 1.2.1 地质构造及断层 . 2 1.2.2 表土层及岩层情况 . 2 1.2.3 井田水文地质 2 1.3 煤层及其特征 3 1.3.1 煤层 3 1.3.2 瓦斯、煤尘 3 1.4 矿区简况 3 1.4.1 工业简况 . 3 1.4.2 水电供应情况 4 1.4.3 建材及劳动力来源 . 4 1.6 设计依据和标准 4 2
2、 矿井的开拓与开采矿井的开拓与开采 . 5 2.1 矿井开拓 5 2.1.1 井田界限与矿井储量 5 2.1.2 矿井年产量、服务年限以及矿井工作制度 5 2.1.3 开拓方式 . 5 2.1.4 煤层分组及开采顺序 6 2.2 矿井开采 6 2.2.1 采区划分及开采次序 6 2.2.2 采区巷道布置方式 . 6 2.2.3 工作面数目、长度以及矿井移交标准 . 6 3 矿井的生产系统矿井的生产系统 . 8 3.1 井下运输系统 8 3.1.1 采煤面煤炭运输系统 8 3.1.2 辅助运输系统 8 3.1.3 矿车选型 8 3.2 立井提升及装备 9 3.3 提升系统 9 3.3.1 提升方
3、式及设备 . 9 3.3.2 井架特征 . 10 3.4 井底车场及硐室 10 3.4.1 井底车场形式及调车方式 . 10 3.4.2 井底车场硐室 10 3.4.3 井底车场工程量表 11 3.5 矿井辅助生产系统 11 3.5.1 通风 .11 3.5.2 压风 12 3.5.3 排水 12 3.5.4 供电、照明、信号系统 12 3.6 安全措施 13 3.6.1 防水的安全措施 . 13 3.6.2 防火的安全措施 . 13 3.6.3 防止沼气煤尘爆炸的安全措施 13 4 地面工业广场及民用建筑地面工业广场及民用建筑 . 14 4.1 主井生产系统 . 14 4.2 副井生产系统
4、. 14 4.3 矿井机电设备修理车间 14 4.4 矸石系统 . 15 4.5 脏杂煤系统 . 15 4.6 工业广场占地建筑物工程量 . 15 5 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16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薛湖矿井施工组织设计薛湖矿井施工组织设计 1 建井施工准备建井施工准备 . 20 1.1 建井施工条件 20 1.1.1 供水 20 1.1.2 供电 20 1.1.3 运输 20 1.1.4 通讯 21 1.1.5 排水 21 1.1.6 工业广场平整及排矸 21 1.1.7 其它建井条件 21 1.2 建井技术准备 22 1.2.1 主、副井筒施工顺序 22 1.2.2
5、主副井与风井的施工顺序 . 22 1.2.3 贯通点的选择 22 1.3 矿井开工前的工程准备 23 1.3.1 矿井开工前工程准备工作的重点项目 . 23 1.3.2 施测定位 . 23 1.3.3 井筒检查孔 23 1.3.4 工业广场的平整 . 23 1.3.5 永久设施利用情况 . 23 1.3.7 缩短准备期的措施 . 24 1.3.8 准备工作及工期 . 24 2 井筒施工井筒施工 . 26 2.1 井筒概况 26 2.1.1 井筒特征 . 26 2.1.2 井筒水文地质条件 . 27 2.2 表土段施工 27 2.2.1 表土段施工方案的选择 27 2.2.2 施工方法简述 28
6、 2.2.3 表土段施工工期的确定 29 2.3 基岩段施工 29 2.3.1 基岩段施工方案 . 29 2.3.2 施工方法 . 29 2.3.3 井筒基岩段掘进进度 30 2.3.4 施工辅助生产系统 . 31 2.4 井筒安装 33 2.4.1 井筒安装作业方式 . 33 2.4.2 主要设备和设施 . 33 2.4.3 井筒安装工期 33 3 井筒过渡期与井底车场施工组织井筒过渡期与井底车场施工组织 . 34 3.1 井巷过渡期施工组织 34 3.1.1 井筒毗连硐室施工 . 34 3.1.2 主副井短路贯通 . 37 3.1.3 主副井改绞方案 . 37 3.2 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的施工顺序 38 3.2.1 车场硐室及巷道的施工原则 . 38 3.2.2 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的施工安排 39 3.3 过渡期及车场施工阶段的辅助生产系统 39 3.3.1 运输 39 3.3.2 提升 39 3.3.3 压气 40 3.3.4 通风 40 3.3.5 排水 40 4 采区巷道施工采区巷道施工 . 41 4.1 采区巷道的施工顺序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