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i 页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煤矿 1.2Mt/a 矿井初步设计(2 #、6#煤层) 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 毕业设计要求: 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 其目的是使学生运用大学阶段 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 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 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是学生走 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 也是对一个未来采矿工程高级工程技 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毕业设计主要是实习矿井的开采设计,即假拟实习矿井为为开发井田,按其 原始条件进行新井初步设计。为了培养学生能力,并考虑教学要求、时间
2、、学生 现有实际水平等因素, 其某些要求与设计院进行的矿井设计有所区别, 巷道布置、 采煤方法、 通风安全等都要借鉴矿井生产以来的经验。 有些部分则加以必要的简 化或删减, 从而使同学能够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对整个矿井的开拓生产形成清 晰正确的认识。 通过半年的毕业设计,使同学们对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够有个更全面、更清晰 的认识,使同学们走向社会后能够成为模范带头人,能够成为社会的栋梁。 第 ii 页 原始数据: *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沁源县,井田地理坐标为: 北纬:365824370005 东经:11211161121247 甲义森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源县, 汾(阳)屯(留)公路从井田中部通过,
3、 往北 30km 可达南同蒲铁路线的平遥车站, 往南55km至交口与沁县太焦铁路线相接。 本矿 交通比较方便。 本井田的煤层埋藏较浅,地势总体西高东低,煤层倾角 3-4。 本井田内有多层煤,但此次设计只考虑 2、6 号煤层: 2 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中部,上距 1 号煤层 31.62m 左右,煤层厚度 6.50 6.75m,平均 6.65m,顶板为粉砂岩,底板为泥岩,结构简单,不含夹矸 依据测点,属全区可采煤层。 6 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煤层厚度 7.10-7.90m,平均 7.62m。上距 2 号煤层平均间距 25.86m 左右。属较稳定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含 0-1 夹矸。 顶、底板
4、多为粉砂岩和细粒砂岩。依据测点属全区可采。 煤层无爆炸性,不易自燃。矿井瓦斯低属于低瓦斯矿井,2 号煤层瓦斯相对 涌出量为 3.7m 3t。 第 iii 页 前前 言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摘摘 要要 V ABSTRACTABSTRACT . VI 第一章第一章 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 1 第一节 矿区概述 1 第二节 井田地质特征 2 第三节 煤层的埋藏特征 8 第二章第二章 井田境界与储量井田境界与储量 . 12 第一节 井田境界 12 第二节 地质储量的计算 12 第三节 可采储量的计算 13 第三章第三章 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矿
5、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 14 第一节 矿井工作制度 14 第二节 矿井工作制度及服务年限 14 第四章第四章 井田开拓井田开拓 . 16 第一节 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16 第二节 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置 18 第五章第五章 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 20 第一节 井筒、石门与大巷 20 第二节 井底车场 21 第三节 建井工作计划 22 第六章第六章 采煤方法采煤方法 . 24 第一节 采煤方法的选择 . 24 第二节 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 25 第三节 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 25 第四节 采(盘)区的准备与工作面接替 . 32 第七章第七章 井
6、下运输井下运输 . 33 第一节 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33 第二节 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34 第八章第八章 矿井提升矿井提升 . 38 第一节 主井提升 38 第二节 副井提升 42 第 iv 页 第九章第九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矿井通风与安全 . 45 第一节 风量的计算 . 45 第二节 矿井通风系统和风量分配 . 48 第三节 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48 第四节 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51 第五节 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53 第十章第十章 经济部分经济部分 . 58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设计概算矿井设计概算 . 58 第二节第二节 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 59 外文资外文资料料 . 63 致谢致谢 . 7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71 第 v 页 摘摘 要要 本次设计是开采*煤矿 2 号、6 号煤层,设计图纸共七张,说明书共十章。根据采 矿工程的需要和特点,重点设计为第四、六、九章,其他如井底车场、井下运输及提升 设备仅做一般的选型计算。 甲义森煤矿位于山西省沁源县,汾(阳)屯(留)公路从井田中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