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要摘要 本文涉及内容为年产 70 万吨良锭电弧炉炼钢车间设计。根据高等院校冶金 工程专业钢铁厂设计原理,通过广泛参考有关文献资料,简要介绍了我国炼钢 技术的发展历程、电弧炉炼钢的特点、未来的发展趋势。本文的重点是,通过物 料平衡和热平衡的计算、炉型设计与计算,确定了合理的生产工艺,完成了主要 设备的选择与计算、烟气净化系统的选择与设计,绘制了电弧炉和炼钢车间等剖 面图纸,最后成功完成年产 70 万吨良锭电弧炉炼钢车间设计。 关键词关键词:物料平衡,热平衡,炉型,车间设计,电弧炉,连铸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1.1 电炉是在电发明之后的 1899 年,由法国的海劳尔特在玻利维亚发明的。
2、它 被建在阿尔卑斯山的峡谷中,原因是在距它不远处有一个火力发电厂。电能具有 清洁、高效、方便等优点,是工业发展的优选能源。19 世纪中叶以后,大规模 实现电热转换的冶炼装置陆续出现:1879 年,William Siemens 首次进行了 使用电能融化钢铁炉料的实验,1889 年出现了普通感应炼钢炉,1900 年法国人 P.L.T.Heroult 设计的第一台炼钢电弧炉突入生产。从此电弧炉炼钢在一百年中 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目前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炼钢方法之一。电弧炉的出现,开发 了煤的替代能源使废钢开始能回收再利用,为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 在国际上,电弧炉装备技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
3、阶段,20 世纪 70 年 代,常规交流超高功率电炉及其配套技术的开发应用,使电炉的生产效率大大提 高,技术经济指标大大改善。20 世纪 80 年代,直流电弧炉得到大规模的工业应 用。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中期,利用高温废气对废钢和 CO 进行预热后 再燃烧的技术, 以及用化学能代替部分电能的各种节能电炉技术被成功开发并应 用。 我国电炉炼钢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当时全国有 3000 多座容量为 3 吨-30 吨的小电炉,功率水平普遍不大于 350kVAt。这些小电炉多 采用落后的“老三段”冶炼工艺(即在电炉内完成熔化、氧化、还原三步冶炼任 务)
4、,电炉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能源消耗高、生产过程污染严重。我国电 炉钢生产能力在 90 年代得到发展,从 90 年代中期的 2000 万吨/年提高到 2011 年的 6800 万吨/年,与此同时电炉炼钢产品的技术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 电炉炼钢的发展经历了普通功率电弧炉高功率电弧炉超高功率电 弧炉的过程,其冶金性能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传统的制作发展为能提 供初炼钢水的二期操作。 2 现在国外,最大容量的交流电弧炉,美国为 350t、日本为 250t、英国和俄 罗斯都为 200t、西德为 175t。直流电弧炉方面,以日本的 130t 单电极和法国 82.5t 的三电极为最大。国内迄今
5、为止还没有一台自制的交流超高功率电弧炉, 合作生产的百吨级的电弧炉正在进行。直流电弧炉方面,自从太原重型机器厂双 电极的投产后,西安电磁机械厂在设备上作了改进,增设了磁镜线圈,已制成 W TD 系列、容量为 90t 以下的双电极直流电弧炉产品。株洲电炉厂也有类似产品。 由此可以说在国外,交流超高功率电弧炉已趋成熟,并向直流电弧炉方向发展。 而在国内交流超高功率电弧炉还刚起步不久,直流电弧炉也处在初创阶段,相比 世界总钢产量达 31%以上,且保持着继续上升的态势。我国电弧炉钢产量近几年 也在不断攀升。20075843 万吨,己超过电弧炉钢 生产大国美国, 比德国、 韩国全年钡产量还要多, 但我国
6、相对焦煤资源较多、 人力成本较低、废钢资源积累有限、电力资源价格仍较高,所以电弧炉钢产量增 幅远低于转炉钢产量的增长速度,比例呈下降趋势。全球电弧炉钢产量呈不断上 升的趋势,很大一部分也是得益于电弧炉炼钢技术和装备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 步。 近年来,电弧炉短流程钢厂的生产技术有了众多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3 1)形成了电弧炉冶炼连铸 “三位一体” 或电路冶炼连铸连轧 “四 位一体”的现代化电弧炉流程。 2)电弧炉功能逐渐变为初炼炉技术的不断进步, 改变和结束了原电弧炉的熔 时长(3 个多小时)、老三期操作(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以及产量低、渣量 大、炉容小、成本高的状况。 3)生产品种的增加,从起初的长材、扁平材到如今的高附加值产品进入 21 世纪以来的电弧炉短流程钢厂开始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如:美国新建 Severcorr 钢厂以生产汽车板为主, 俄罗斯联合冶金公司 Vyksa 厂主要生产用于北极及其他 高寒地区的管线钢。我国天津无缝钢管公司、衡阳钢管公司、舞阳钢铁公司在无 缝钢管和高质量特厚钢板生产方面也表现突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