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桥梁设计总说明桥梁设计总说明 1.1 1.1 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1、设计标准 (1)设计汽车荷载 公路级 (2)桥面设计宽度 净 14 + 20.5 =15m。 2、设计采用规范 (1)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交通部颁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颁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4)交通部颁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1 1.2 .2 技术指标技术指标 1、15m 桥宽采用六片梁,预制梁高 1.7m,标准桥宽梁间距均为 2.
2、5m,横桥 向梁间现浇湿接缝宽度均为 0.7m。 2、预制梁长:24.96m。 3、桥面横坡:2。 1.3 1.3 主要材料主要材料 1、桥梁预制、现浇湿接缝和桥面铺装混凝土均采用 C55,封锚混凝土也采 用 C55。桥面铺装及下部结构采用 C30。 2、预应力采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D622004)中的 15.24 s (截面面积为 1.4cm2) 钢绞线,每束 7 根,全梁配 4 束, fpk1860MPa (锚下张拉控制应力为 0.75 fpk1395Mpa)。最大松弛率为 2.5;预应力束管道采用内径 70mm、外径 77mm 的预埋波纹管和夹片锚具。 3
3、、普通钢筋:直径大于和等于 12mm 的采用 HRB335 钢筋;直径小于 12mm 的 均用 R235 钢筋。 4、水泥:符合国家有关最新标准的硅酸盐水泥,普通水泥几矿渣水泥。 5、桥面铺装:采用 8cm 厚防水混凝土和 8cm 厚沥青混凝土。 2 1.4 1.4 设计要点设计要点 1.本设计梁按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A 类构件设计,桥面铺装层考虑参加受力; 每侧防撞栏重力的作用力分别为 5kN/m。 2.桥梁纵坡处理:梁端在预制时设置调平钢板,以保证支座支承面顺桥向水 平。结构连续位置下设兜底钢板,以保证永久支座支承面水平。 3.桥梁横坡处理:预制 T 形梁腹板均保持竖直,使支座支承面水平。横
4、坡通 过梁间湿接缝及桥面铺装厚度调整。 4.横隔板设置:为了增强主梁之间的横向连接刚度,除设置端横隔梁外,还 设置 4 片中横隔梁,间距为 54.8m,共计 6 片。端横隔梁与主梁同高,厚度为 25cm;中横隔梁高度为 145cm,厚度为 16c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接头连接。 5.永久支座采用盆式橡胶支座。 1.5 1.5 施工步骤施工步骤 梁片预制- 架梁- 现浇湿接缝及横隔板连接钢筋- 浇筑墩顶现浇段 连续结构-浇筑墩顶及墩顶附近桥面板混凝土-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 的 90后,张拉结构连续钢束- 浇筑剩余的桥面板混凝土- 桥面附属设施 施工-成桥。 1.6 1.6 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5、施工要点及注意事项 本设计有关施工工艺及质量检查标准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有关规定办理,另外尚需注意以下几点: 1.施工前应对锚下摩阻、预应力管道摩阻等作相关实验,保证施工中相关参 数取值的准确。 2.预制梁体混凝土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90时才能施加预应力(检验混凝 土强度时注意试件的取样及养护条件需与主梁梁体混凝土相符合),并且龄期不 小于 4 天 3.预应力钢束应按图纸的顺序进行张拉。 预应力钢绞线的张拉采用张拉力和 伸长值双控,具体方法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执行。 4.张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梁体上拱度的变化, 张拉时梁的弹性上拱值与计算
6、值偏差按15控制,张拉完毕后应及时压浆、封锚。为了减少预制梁上拱量, 预制梁应及时架设,存梁期不应太长。宜按 12 个月控制。存梁期应注意观测 3 梁片上拱的发展,若超出计算值的 30,应采取措施。预制时应设置向下的二 次抛物线反拱,跨中最大反拱度值按张拉时上拱度的 1.4 倍(与存梁时间有关) 设置。 5.开始预制的 16 片梁必须有完整预拱度的记录分析,根据现场具体情况 调整反拱度设置值的大小。 6.预制主梁梁顶、翼缘板及横隔板横向端部、结构连续梁端等现浇混凝土连 接处的混凝土表面必须凿毛、冲洗,以保证新老混凝土的很好结合。 7.主梁架设就位后必须及时进行翼板与横隔板间的连接和湿接缝混凝土的 浇筑。必须待现浇混凝土设计强度达到 85并采取压力扩散措施后,方可在其 上运梁。运梁设备在桥上行使时必须使设备重量落在梁肋上,施工单位应按所采 用的设备对主梁及下部构造进行验算。 8.主梁吊运按兜托梁底起吊法考虑,不设吊环。预制时应在梁底预留穿索兜 底所需的活动段底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