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研究 【内容摘要】在审计理论及审计实务中,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是两个非常重 要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处理好二者之 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外在大体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模型之间 的内在关系进行阐述,得出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重点表现在重要性 与检查风险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对重要性进行程度上和数量水平上进行评估计算 从而预测审计风险的水平。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 检查风险 一、审计重要
2、性与审计风险概述 (一)审计重要性的相关概念 1、审计重要性的含义及特点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 1221 号重要性中将重要性定义为:审计重 要性取决于在具体环境下对错报金额和性质的判断。 要正确理解审计重要性的含义 就要把握审计重要性的特点: 1 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括漏报; 2 重要性包括对 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的考虑; 3 重要性的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 需求而言的; 4 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5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 业判断; 6 重要性和可容忍误差的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可容许错报的范围越大。 2、审计重要性的作用 首先,审计重要性是确定具体审计内容的依据。一个
3、审计项目有多少审计内 容, 什么内容列入审计范围, 什么内容是重点, 较大程度上决定于审计重要性水平。 如果一项审计内容是重要的,则审计人员必须列入审计范围,必须予以验证。 2 其次,运用审计重要性确定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人员对审计重要性水平不 一的审计事项,采用不同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重要性水平较低的审计事项,采用 较为复杂的审计程序和详细审计方法;对重要性水平较高的审计事项,则采用相对 简化的审计程序和采用抽样审计方法。这样有利于保证审计质量,提高审计效率。 第三,根据审计重要性来报告审计结果。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人员要根据 审计重要性水平,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以此决定发表何种审计
4、意见。 3、审计重要性的评估原则:重要性评估需要合理运用职业判断。重要性 的评估要兼顾审计效果与效率。 重要性的评估要同时结合错报或漏报的金额及性 质。重要性的评估要注意小额错报或漏报的金额的累积。 重要性的评估要从财 务报表和交易帐户的两个加以考虑。 (二)审计风险的相关概念 1、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点 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也即指 出现坏的结果和损失的可能性,他是主观与客观的偏离。 审计风险既有风险的一般 特征,又具有自身的特点,审计风险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客观性 由于审计风险形成的条件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风险的发生是必然 的,不可避免的。它独立
5、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完全消 除它,只能通过各种手段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 失程度。 2 复杂性 复杂性表现为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形成过程是复杂的。 审计风 险形成的原因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的;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 节,审计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都有可能导致审计风险。因此,审计风险贯 穿于审计全过程的始终。 3 潜在性 审计风险在内涵上是必然的,但对于一个具体的审计事项,其存 在的具体时间、空间和形式是潜在的。另外,审计风险带来的后果也是潜在的,只 有审计人员被追究失误责任,并承担风险损失时,才表现为一种现实性。 2、审计风险
6、的成因 3 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主观的和客观的两个方面。 (1) 主观原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现代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现代审计的对象十分复 杂,具体表现为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生产经营的多样化。他的这种变化使审计内容 的扩展也越来越复杂,随之会计信息系统中出现的错弊的可能性也逐渐增加。而这 些错弊很容易被其他信息掩藏,在抽样审计中就能发现的概率很小。因此,审计对 象越复杂审计内容越广泛,随之而来的审计难题将会越来越多,审计人员得出正确 的审计结论的难度越高,从而审计风险越大。 其二,审计报告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审计地位的提高, 人们对审计报告的依赖程度以及审计报告的影响范围在不断扩大。 随着资本市场迅 速发展,证券市场也空前活跃,不仅政府、投资人、债权人对审计报告给予极大关 注,而且潜在投资人也对审计鉴证后的会计信息表示极大关注,他们越来越依赖于 对已审计过的财务报表进行决策。 因此, 审计报告的影响范围越广, 影响程度越深, 人们对审计结论正确性与否的敏感性越大,从而相应的提高了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