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目录目录 一、动手操作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1.1、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1.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意义- 三、使思维在操作中得到发展- 3.1、创设合适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3.2、选择动手操作的时机- 3.2.1.知识形成前的动手操作- 3.2.2.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动手操作- 3.2.3.知识形成后的动手操作实践- 3.3、注意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的有机结合- 3.3.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3.3.2.重视动手操作过程中语言表述- 四、课堂外的动手能力培养- 4.1、鼓励学生动手做家庭小实验- 4.2、多做社会调查,培养
2、环保意识,结合教学实际- 4.3、注重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 五、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中应坚持的一些原则- 5.1、日常性原则- 5.2、实践性原则- 5.3、开放性原则- 2 5.4、趣味性原则- 5.5、动态化原则- 参考文献- 3 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如何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在目前,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动手操作能 力的培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新的教材重视直观教学, 着重培养、促进学生的学习操作能力,增加了相关的内容, 操作活动成为现代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学实践中,深深 体会到小学生学习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通过直观操 作,学生渐渐理解抽象的理论教学,并形成内在
3、稳定的知识 结构。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不仅可以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 与同学互相观摩,互相启发。这样,就容易形成学生间的交 流,实现课堂上多渠道的信息传递,变以往“一人演示,众 人看”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人人动手实践的主动探索式学 习,使更多的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树立起学习信心。因 此, 培养小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吸收,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应成为教师重视思考的课题。 一、一、动手操作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动手操作通过对比练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动手,亲身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对所学知识 的全面理解,同时也能开发学
4、生智力,让他们积极的动手、 动脑。大胆的去思索、探讨、创新,使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 知识的容器。 而是主动积极的参与者, 是认识过程的探索者,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是 枯燥的、严肃的。老师如果把教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 4 具操作时,他们会倍感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驱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1.1.1 1、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有利于促进小学生主动探索知识 由于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现在的课堂仍存在“填鸭 式”教学的现象。而且学生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学生缺乏 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机会,严重缺乏自觉意识。 组织恰当的操作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真正的尝试,大胆 说出自己的发现,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学生在 操作活动中可以尽情地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实践探究的欲 望,从而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变“学会”为“会学”。 1 1.2 2、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小学生 的心理特征是好奇、好动,其思维往往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思 维,而数学知识大多都比较抽象,他们学习起来容易感到枯 燥、乏味。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