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关于银行业内部控制的新新探究探究 【摘要】【摘要】银行业在国民经济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营的安全效率直接影响了整个国民经 济体系的运行。目前我国银行业在内部控制上存在制度不健全,缺乏有效风险评估等问题,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整个银行业的稳健发展。它在借鉴,结合我国国内银行的具体 情况作出具体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意见,保障银行体系的安全。 【引言引言】银行业防范风险的能力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金融体系运行乃至国民经济体系的安 全。强化银行业风险抗御能力,除加强其外部监督管理外,银行业自身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 机制则显得更为重要。 旧的银行内部控制在当前经济的迅猛发展下已经不
2、能适应自身新发展 的需要,银行电子化、信用卡、国际金融等的发展等要求着更完善的银行内部控制。在具体 分析国内银行的内部控制现状, 借鉴西方国家银行业先进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有效建议及对 策,使银行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完善,建设更稳健的金融体系。 【关键字关键字】银行业 内部控制 风险 新问题 因素分析 对策 稳健 金融体系 一、我国一、我国银行业银行业的风险的风险 (一)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增大(一)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增大 几个银行的资产增长程度 年份 工商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宁波银行 2009 年资产规模 1178505300 206794100 133216155 16335186 2
3、010 年资产规模 1345862200 240250700 184967338 26327433 增长率 14.20% 16.18% 38.85% 61.17% 由上表看出,银行资产规模增长速度非常快,特别是中小股份制银行,以 30%-50%的速 度膨胀式发展。 随着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 我国银行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和更加复杂多 样的风险。有些基层银行业受利益驱动,重业务发展,轻内部控制,致使一些内控制度落实 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一方面,以扩大资产规模为战略重点的银行为获取较高的资产收益和 资产增长速度,压低价格和放宽条件发放贷款,使银行资金营运风险程度加大。另一方面, 在激烈的
4、金融竞争中, 各银行为占领并扩大市场份额, 各种金融新产品和新业务在银行资产 负债表外迅速滋生,使得银行在不知不觉中承担了各种潜在风险。 2 (二)错误或事故尚难以根绝(二)错误或事故尚难以根绝 错误或事故是业务人员在办理某些业务时, 因业务数量、 强度及对业务熟知程度等因素 发生变化而出现在内部控制环节上的错误或事故。诸如储蓄单折跳号使用,流水账页短缺, 柜员没有按规定的频度修改口令, 部分手工登记簿记录不全等, 一般就属于技术性风险错误。 按理说,在防范技术性风险错误上,各家银行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每次检查还是发现了 不少的技术性风险错误。这些“常查常出”的技术性风险错误或事故难以根绝,
5、是当前银行 内部控制中的新问题。 (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三)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 当前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难以适应业务发展的需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制度空缺风险。 银行业正常经营所必须具备的若干基本规章制度, 在某些地方还存在 盲点。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出现风险损失自然不可避免。 制度建设滞后。 如现在绝大多数银行都实行综合柜员制处理有关业务, 而在实际运行 中,由于对综合柜员之间、会计和储蓄综合柜员之间、综合柜员与上级机构内部往来控制以 及综合柜员制业务检查等制度建设上, 没有能根据业务发展状况及时做出相应调整, 使基层 机构照搬照抄原会计、储蓄业务柜员
6、制的有关规定,内部控制可能出现薄弱点。 部分制度不切合实际,执行流于形式或难以实施。如对“借新还旧”普遍存在的现实 不加考虑,反而在制度上明令禁止,但实际操作中又行如默契,使规定形同虚设。再如大额 现金支付的审批制度规定,5 万元以上的现金支付需办事处(分理处)分管领导审批,基层 网点遇到此类问题处理起来费时不说,碰到领导不在,就只好事后补签了事。 部分制度针对性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病无病一起服药的现象时有发生。如由 于某个行在异地通兑业务上出了问题, 上级行就定了个预约取款查证制度, 规定要求每个行 遵照执行,而实际上只要按原有的规定认真执行就不会出风险。由于该规定针对性较差,没 有考虑每个行的具体情况, 在业务较大的网点因执行此规定延长了其他客户等待的时间, 招 致了客户的不满,一段时间下来后,基层网点机构往往又回到以前的做法上去了。 制度贯彻不力。许多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只发文件不抓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 讲得多,原则性讲得少,以种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视内控制度为绊脚石,对某 些规章制度视而不见,这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的最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