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毕 业 论 文 题题 目目: 煤矿开采与分析 _ _ 专专 业业: 采煤技术 学学 号号: 姓姓 名名: 完成日期完成日期: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概述矿井开采 . 1 第二章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 第一节 工作制度 1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2 第三章 井田开拓 2 第一节 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2 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2 第四章 矿井基本巷道 5 第一节 井筒 5 第二节 井底车场 6 第三节 主要开拓巷道 7 第五章 采煤方法和采区巷道布置 7 第一节 回采工艺 . 7 结束语 . 9 参考文献 . 10 致谢词 11 摘摘 要要 本设计详细介
2、绍开拓立式煤矿井的概况特征,经过一系列的方案论证比较, 选择了适合立式矿井的开拓方式、采煤方法和各生产系统。井田内地质构造比较 简单,主要为纵贯井田东西的天仓向斜,对第一水平选择了立井开拓方案,首采 区的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回采工艺。辅助运输系统与主运 输系统相分离,其中辅助运输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辅助运输设备单轨吊,可 满足人员、机械设备、材料和矸石的运输,无需中间转载,可从井底车场直达工 作面。矿井一水平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立井开拓;条带式;单一倾斜长壁采煤法;综合机械化采煤;两翼对角式通 风。 - 1 -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矿井开采概述矿井开采 在地底下开采的矿
3、山。有时把矿山地下开拓中的斜井、竖井、平硐等也 称为矿井。矿井开拓对金属矿山或采煤矿井的生产建设的全局有重大而深远 的影响,它不仅关系矿井的基建工程量,初期投资和建井速度,更重要的是 将长期决定矿井的生产条件、技术经济指标。矿井开拓即从地面向地下开掘 一系列井巷,通至采区。矿井开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正确划分井田, 选择合理的开拓方式,确定矿井的生产能力,按标高划分开采技术分类,选 择适当的通风方式,进行采区部署以及决定采区开采的顺序等。矿井开拓通 常以井筒的形式分为平硐开拓、斜井开拓和立井开拓。采用合理的采矿方法 是搞好矿井生产的关键。 煤层在形成时,一般都是水平或者近水平的,在一定范围内
4、是连续完整 的。但是,在后来的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壳发生了各种运动,是煤层的空 间形态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单斜构造、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等地质构造。我 们采煤就要注意煤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矿井的开拓可以分成立井开拓,斜井开拓,平硐开拓和综合开拓,主井 和运输巷等都需要永久的支护,可以采用砌碹支护,架拱支护,架蓬支护, 锚杆支护,锚喷支护,锚网喷支护。 第二章第二章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第一节 工作制度 矿井一般的生产制度按设计规定为:每年工作日数为 330 天,矿井每昼夜分 三班工作。采煤工作面为两班生产,另一班维修设备,通风、排水则须三班工作, 每日为 24
5、小时生产。每天净提升小时数为 16 小时。 - 2 - 第二节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是度量矿井生产建设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矿 井生产技术面貌,是井田开拓的一个主要参数,也是选择井田开拓方式的重要依 据之一。 矿井生产能力是与井田划分紧密联系并且相互适应的。是矿区总体设计应解 决的重要原则问题。矿井生产能力主要根据矿井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情况、储量、 开采条件、设备供应及国家煤碳开采等因素确定。对于具体矿井,应该根据国家 需要,结合该矿地质和技术条件,开拓、准备和通风方式,以及机械化水平等因 素,在保证生产安技术经济合理的的条件下,综合计算开采,各生产环节,所能
6、保证的能力,并根据矿井储量,验算矿井和水平服务年限是否能够达到规定的要 求。 第三章第三章 井井 田田 开开 拓拓 第一节 井田地质、老窑及水文对开采的影响 煤层埋藏较深,除正在生产的立式煤矿外,区内无小窑开采。影响采区布置 和煤层开采的主要构造因素是断层,其次是褶曲。除边界断层外,区内主要断层 方向呈北东向,采区布置应与主要断层平行,但在采掘时还应综合分析物探资料, 注意近东西和北西向断距较小的断层。断层附近岩层不完整,岩石破碎,易冒顶, 片帮,开掘时应加强支护以保安全,另外还应防止断层导水。 在向斜轴部和转折端,因局部应力集中,节理发育,造成煤层顶底板的岩体 的破坏,使其稳定性变差,因此采掘时亦应加强支护,主要岩巷亦应避开这些部 位布置,以减少支护的困难。另外在天仓向斜轴一线瓦斯含量集中,采掘时应防 止瓦斯突出。 第二节第二节 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矿井开拓方式的确定 一、 井口形式 - 3 - 井 筒 选 择 表 井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