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试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审计作为一种中介业务,自其产生以来,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审计风险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并且随着社会的进步 和经济的发展愈演愈烈。但是,审计风险是可以控制的通过审计理论研究,提高 审计质量,把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会计公司依然可以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本文运用了对比、举例等方法,通过对审计风险的研究,探索控制风险的途径与 方法,同时引起大家对审计的重视和了解预防审计风险的重要性。本文共分三个 部分对审计风险进行了探索和研究。第一部分首先系统地论述了审计风险的概 念;第二部分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分析了审计风
2、险形成的原因;最后,就审计 风险的防范提出了相关的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审计 风险 防范措施 内部控制 一、对审计风险的理解一、对审计风险的理解 (一)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 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 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应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1广义的审计风险 所谓广义审计风险,不仅是审计主体因素方面引发的风险,而且包括审计客 体(被审单位)引发的风险。客体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可能出现在财务报表 中的重大错误,不能被本单位的内控制度、结构程序和政策及时防止和发现的可 能性,专家称其为“控制风险”。另一个层面是在不考虑内部控制结构下,
3、被审单 位整体的财务报表和账面余额以及业务类别上发生错误的可能性, 专家们称其为 “固有风险”。它独立地存在于审计过程之外,是与被审单位自身的行为特点、业 务性质、工作人员素质和品德有关,是一种难以计量的审计风险。 2.狭义的审计风险 所谓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因审计主体(审计机关)方面的因素而导致审计领域 或审计工作出现的风险。确切地讲,狭义的审计风险是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在施 行审计监督过程中,由于受到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其审计行为与法律、法规 相背,提出的意见和做出的结论与客观事实不符,以及审计评价失实等,从而受 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专家们称为“检查风险”。 (二) 审计风
4、险形成模型的分析 2 审计风险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而每一审计风险又都是由不同的因素组成 的,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个 模型。与上部分审计概念相应,本部分将讨论审计风险模型。 1. 固有风险 固有风险是指假设被审计单位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 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 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固有风险是独立 存在于审计过程中客观的风险。从理论上而言,某一审计期间,被审单位的固有 风险处在确定的水平。其主要成因及表现有: 参与经济活动者,书面资料编制者由于工作疏忽或业务不熟造成的错误。审 计战线受历史、经济、环境等条件的制约,审计
5、干部队伍中高素质人才匮乏,智 力投入不足。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够全面,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审计质量的提高。 在承担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时,尤其是担任审计组长或主审的,只具备查账 技能还不够,应具有相当的宏观经济知识、政策法规及审计、会计专业知识、口 头及书面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 被审计单位为了达到某种不良目的,故意在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中弄虚作 假、掩盖真相,扭曲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更有甚者提供假帐、假凭证等假会计 资料。 由于被审计单位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如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和审计时 限等因素制约,造成审计本身不便全部使用详查法,往往采用抽查法,进行抽样 审计,因而不可能对每本账册、每笔
6、业务、每件存货数量价值、每项往来款项一 一审计,也就不可能将存在问题全部查出。 2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或交易类别产生错 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纠正的可能性。控制风险主要成因及 表现有: 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薄弱,不具备健全有效性。一般情况下,被审计单位内 部控制应同时具备健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特征, 但也存在少数被审计单位内控制 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而执行不力,有效 程度不高,形同虚设等情况,造成审计风险。 未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评审。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操作 程序,没有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认真调查和测评,以确定具体项目 审计程度,从而引发审计风险。 3.检查风险 所谓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或交易类别产 生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能被实质性测试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主要成因及表 3 现有: 事实不清楚,证据欠充分,证明力度不足。审计人员在核定与审计事项有关 的事实、证据时,不能认真核实、核清、核细,相关数字不精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