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浅谈传统教育评价对学生的影响 前言: 评价的实质是对一个或多个对象的价值高低做出判断。由于评价者的价值取向、个 人好恶、思维定势、 身心状况等不同,评价必定会带上主观色彩。对同一个被评价者, 若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就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一方面,评价者对评价对象会形成 不同的看法,进而做出不同的结论和不准确的预测;另一 方面,被评价者可能受到评 价者价值取向的引导,在以后的发展中产生不同的回应,如对本不该过分关心的结果产 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在行为上偏离正确的行进方向。教师是否能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 这不仅是教师公平问题,还是个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有效实施的问 题。而教师的
2、评价不公,有时未必是其主观愿望所致,而是陷入某种态度误区所至。因 此,“为了每一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应该改变对学生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 选拔的做法,把评价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务必树立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评 价理念,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把握好评价的尺度。针对不同层次的评价对象,灵活采 用各项评价指标,通过激励性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潜能,长处及不足,及时 把握自己的发展态势,从评价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 一、 传统不良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心理影响 关于教师的赞美真是举不胜举。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是太阳底 下最光荣的职业。 ” 、 乌申斯基说 “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
3、伟大的事业。 ” 、 加里宁还说了 “教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这么多的光环笼罩着教师。可是还有许多因教师的失误而产 生的不良实例。 (一)(一)教师因偏向性评价语言的影响教师因偏向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有些教师常常习惯于将学习落后的学生概括为一个字“笨” ,指责学生“人家能学 好,你为什么不能学好?”这种把失败归因为学生内在不可控因素的做法,会对学生产 生消极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的归因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系统的归因 理论。 1使他产生类似“我就是本,努力也没有用”的错误思想,从而丧失学习信心, 甚至自暴自弃。归因理论研究表明:当把失败归因于内在的不可控因素(如智商)时, 会导致
4、无助感和不愉快情绪;而将成功归因于内在的可控因素(如努力程度)时,就会 提升其自我效能感和产生愉快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在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基础上进行积 2 极的归因训练, 使学生树立这样的信念: 学习成绩好坏首先取决于努力, 其次才是能力。 即使不如别人聪明,只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照样可以成功。从而使学生产生着重 于努力的内在化动机归因,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二)(二)教师伤害性评价语言的影响教师伤害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仍有些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会引起学生怎样的心理 感受,动辄就乱扣帽子“差生” 、 “问题学生” ,甚至辱骂学生“朽木不可雕” 、无可救药 “等,
5、好像不用这种挫伤学生心理的语言,便不能显示自己的高明。也许这样做能解一 时的心头之“恨” ,但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却不堪设想: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粗暴冷漠而厌 学,甚至辍学;憎恨老师,不愿服从管教,师生关系紧张;严重的还可能诱发一些心理 疾病,影响学生的将来乃至一生。同时,教师不善聆听学生的发言和意见,匆忙结论, 往往也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伤害。比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把注意力放在一个 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模式里,学生的回答必须顺着教师的思路才能得到肯定的评价,否则 就给以否定或批评,甚至搁在一边不管,这样,势必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 不敢大胆发表意见,久而久之,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因此,教
6、师应努力保持良好的 心态,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使其平等地参与到教学 过程中来。例如,有位政治教师在教“我的宗教政策”时,经过学习分析,已逐渐形成 共识:共青团员、共产党员不能信教。然而这时,却有一位学生提出异见: “既然我国 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那么作为我国公民的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也可以信教。 ”当时 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这位教师没有简单否定该同学的观点,而是积极肯定他善于 独立思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胆识,并以诚挚的态度疏导、辨析,令其心悦诚服,从 而为教学创设了一种无拘束、畅所欲言、敢于争鸣的氛围,保护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 程的信心和热情,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也随之被激活。 (三)(三)教师笼统性评价语言的影响教师笼统性评价语言的影响 在教育教学中,不少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往往习惯于适用相同的简单评价,如 “回答正确” 、 “对”等千篇一律的语言,这种千人一面的评价会在无形中遏制学生的热 情,泯灭学生的创造性。其实每个学生都存在个性差异,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也存在水平 上的差异,因此,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必然应有不同的评价和语言提示,且应注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