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一、一、工艺流程草图及其说明工艺流程草图及其说明 二、设计二、设计计算计算 2.1 2.1 设计方案的确定设计方案的确定 2.1.12.1.1 换热器类型的选择换热器类型的选择 热流体进口温度 110,出口温度 60; 冷流体进口温度 35,出口温度 45。 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自来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 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用浮头 式换热器。 2 2.12.1.2.2 管程安排管程安排 在两流体的操作压力看,应该使甲苯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是由于 循环冷却水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的增长速率,使换热器热流量
2、下降,所以,从总体考虑,应该使甲苯走壳程,循环冷却水走管程。 2.22.2 确定物性参数确定物性参数 定性温度:壳程甲苯的定性温度为 85 2 60110 T 管程冷却水的定性温度为 40 2 4535 t 已 知 甲 苯 在 85 下 的 物性 参 数 为: 密 度 3 /075.805mkg, 黏 度 sa10299.0 3- P,比热 Cp=1.191KJ/(kg.k),热导率=0.12W/(m.k) 查的循环水在 40下的 物性参数为:密 度 3 /2.992mkg,黏度 spa 5 105.65,比热 Cp=4.174KJ/kg.,热导率=63.38 2- 10W/(m.k) 2.3
3、2.3 估算传热面积估算传热面积 2.3.12.3.1 热流量(忽略热损失)热流量(忽略热损失) kwTCqQ hphmT 94.522360110919.1196000 2.3.22.3.2 冷却水用量(忽略热损失)冷却水用量(忽略热损失) hkgskg tC Q q cP T sm /450540/15.125 1010174.4 10945223 3 3 2.3.32.3.3 平均传热温差平均传热温差 86.41 35-60 45-110 ln 356045110 ln 2 1 21 t t tt t m 2.3.42.3.4 初算传热面积初算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甲苯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
4、大的 K 值,假定总传热系数 K=570w/(m 2 ) 2 3 m219 86.41570 1094.5223 m T tK Q S 估 2.42.4 工艺结构尺寸工艺结构尺寸 3 2.4.12.4.1 管径和管内流速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252.5mm 碳钢管,取管内流速为 1.3m/s。 2.4.22.4.2 管程数管程数和传热管数和传热管数 根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309 3.102.0785.0 2.9923600/450540 4 s 2 2 i v d q N 按单程管计算,所需要的传热管的长度为: m Nsd S L9 309025.014.3 219 0 估 管程
5、数: 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太长, 采用多管程结构, 现取传热管长ml5.4 2 5.4 9 l L N p 传热管总根数: 6182309n 2.4.32.4.3 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 133.0 35110 3545 11 12 tT tt P 5 3545 60110 21 21 tt TT R 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得95.0 t 平均传热温差:77.3986.4195.0 mtm tt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 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 合适。 2.4.42.4.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正三角形排列,取管心距 0 25.1dPt,则 mmPt3225.312525.1 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的一排管中心距离为: 226 2 32 6 2 t p Zmm 4 各程相邻管心距为 44mm。 2.4.52.4.5 壳体直径壳体直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进行壳体直径估算,取管板利用率为=0.8,则壳体直径 为: mm n PD t 934 8.0 618 3205.105.1 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 D=1000mm 2.4.62.4.6 折流板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取弓形折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 20,则切去的圆 缺高度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