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 程 设 计 课程名称课程名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题目名称 列管式换热器设计 专业班级专业班级 10 级食品科学与工程(1)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学号学号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二二 O 一二一二 年年 十二十二 月月 二十八二十八 日日 目录目录 1 1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任务书. (1) 2 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2) 3 确定设计方案 (6) 3.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 (6) 3.2 管程安排 (6) 4 确定物性数据. (6) 5 估算传热面积. (7) 5.1 热流量 (7) 5.2 平均传热温差 (7) 5.3 传热面积. (7) 5.4 冷却水用量 (7) 6 工艺结构尺寸.
2、 (8) 6.2 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8) 6.3 传热温差校平均正及壳程数. (8) 6.4 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10) 6.5 壳体内径 (10) 6.6 折流挡板 (10) 6.7 其他附件 (10) 6.8 接管. (10) 7 换热器核算 (10) 7.1 热流量核算. (10) 7.2 壁温计算. (13) 7.3 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 (13) 8 结构设计. (15) 9 参考文献 (16) 10 主要符号说明 (17) 1 设计任务与条件设计任务与条件 某生产过程中,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换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 其从 110进一步冷却至 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
3、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合 气体的流量为 6.310 4kg/h,压力为 6.9Mpa。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 0.4Mpa,循 环水的入口温度为 29,出口温度为 39,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 生产任务。经查得混合气体在 85下有关物性数据: 密度1=90kg/m 3, 定压比热容 Cp1=3.297kJ/(kg*); 热导率1=0.0279W/(m*); 粘度1=1.510 -5pa*s。 循环水在 34 下的物性数据: 密度 1 =994.3 /m 3 定压比热容 1p c=4.174kJ/kg*K 热导率 1 =0.624w/m*K 粘度 1 =0.74210 -3Pa*s 2 设
4、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 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概述与设计方案简介 换热器的类型换热器的类型 列管式换热器又称为管壳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历史悠久,占据 主导作用,主要有壳体、管束、管板、折流挡板和封头等组成。一种流体在关内 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另一种流体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 即为传热面。 其主要优点是单位体积所具有的传热面积大,传热效果好,结构坚固,可选用的 结构材料范围宽广,操作弹性大,因此在高温、高压和大型装置上多采用列管式 换热器。为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往往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目与管束相互垂直的折 流挡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流速,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
5、 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流程度大为增加。 列管式换热器中,由于两流体的温度不同,使管束和壳体的温度也不相同,因此 它们的热膨胀程度也有差别。若两流体温差较大(50以上)时,就可能由于热 应力而引起设备的变形,甚至弯曲或破裂,因此必须考虑这种热膨胀的影响。 2.12.1 换热器换热器 换热器是化工、石油、食品及其他许多工业部门的通用设备,在生产中占有 重要地位。由于生产规模、物料的性质、传热的要求等各不相同,故换热器的类 型也是多种多样。 按用途它可分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根据冷、热 流体热量交换的原理和方式可分为三大类:混合式、蓄热式、间壁式。 间壁式换热器又称表面式换热
6、器或间接式换热器。在这类换热器中,冷、热 流体被固体壁面隔开,互不接触,热量从热流体穿过壁面传给冷流体。该类换热 器适用于冷、热流体不允许直接接触的场合。间壁式换热器的应用广泛,形式繁 多。将在后面做重点介绍。 直接接触式换热器又称混合式换热器。在此类换热器中,冷、热流体相互 接触,相互混合传递热量。该类换热器结构简单,传热效率高,适用于冷、热流 体允许直接接触和混合的场合。常见的设备有凉水塔、洗涤塔、文氏管及喷射冷 凝器等。 3 蓄热式换热器又称回流式换热器或蓄热器。 此类换热器是借助于热容量较大 的固体蓄热体,将热量由热流体传给冷流体。当蓄热体与热流体接触时,从热流 体处接受热量,蓄热体温度升高后,再与冷流体接触,将热量传给冷流体,蓄热 体温度下降,从而达到换热的目的。此类换热器结构简单,可耐高温,常用于高 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