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 1 1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 算法程序设计 姓 名 学 号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2 年 2 月 20 日 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 2 2 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学 号 成 绩 设计题目 电力系统短路故障的计算机算法程序设计 设计内容 1、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程序设计及编制和调试。 设 计 要 求 1、在对称短路计算、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中任选一种计算作为计算作业。 2、计算机语言自选。 3、设计、编制、调试出相关的通用计算程序。 4、输入输出数据一律以文件格式形成。 (1)对称短路计算的输入输出数据 (供参考) 输入数据
2、可考虑为以下两个部分: 数据 1(可用变量表示) :节点数、支路数、故障节点 数据 2(可用二维数组表示) :支路参数即支路首端号、支路末端号、支路 电抗值 。 输出数据(可用二维数组表示)为:节点导纳矩阵或阻抗矩阵、故障节点、 故障点电流、支路电流、各节点电压。 (2)简单不对称短路计算的输入输出数据 (供参考) 输入数据可考虑为以下两个部分: 数据 1(可用变量表示) :节点数、支路数、故障节点 数据 2(可用二维数组表示) :支路参数即 支路首端号、支路末端号、支路正序电抗值、负序电抗值、零序电抗值 输出数据(可用二维数组表示)为:故障节点、故障点电流、各支路电流、 各节点电压的序分量和
3、相分量。 5要求计算的题目 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 3 3 (1)采用所编制的程序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例 6-3 题,习题 6-10、 6-11 对称短路计算; (2)采用所编制的程序进行电力系统分析例 8-5 题、习题 8-1 简单不 对称短路计算。 时 间 安 排 2 月 20 日3 月 4 日 参 考 资 料 1电力系统分析 (上册)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何仰赞 2电力系统故障的计算机辅助分析 重庆大学出版社 米麟书等 3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清华大学出版社 周荣光 4短路电流实用计算方法 电力工业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等 5电网计算与程序设计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周作仁等 6电力系统计算 水
4、利电力出版社 周孝信等 7电力系统计算 水利电力出版社 西安交通大学等 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 4 4 目 录 1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原理. 1.1 课程设计的目的. 1.2 课程设计的原理. 2 任务提出与方案论证 2.1 课程设计说明 2.2 计算条件. 3 总体设计. 3.1 主要参数. 3.2 标幺值. 3.3 无限大容量系统三相短路电流计算公式. 3.4 简化算法 4 详细设计. 4.1 计算机语言 4.2 程序主框图及主要数据变量说明 4.3 电力系统短路电流计算. 4.4 程序及说明. 4.5 程序结果及分析 5 总结 参考文献 信息工程系课程设计(论文) 5 5 1 1 课程
5、设计的目的与原理课程设计的目的与原理 1.11.1 课程设计的目的课程设计的目的 根据所给的电力系统,编制短路电流计算程序,通过计算机进行调试,最后完成一个 切实可行的电力系统计算应用程序。通过自己设计电力系统计算程序使同学对电力系统分 析有进一步理解,同时加强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1.21.2 课程设计的原理课程设计的原理 1计算机计算原理 应用计算机进行电力系统计算,首先要掌握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数学模型;其次是运 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第三则是选择合适的计算机语言编制计算程序。 建立电力系统计算的相关数学模型,就是建立用于描述电力系统相应计算的有关参数 间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式。该数学模
6、型的建立往往要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即考虑影响 问题的主要因素,而忽略一些次要因素,使数学模型既能正确地反映实际问题,又使计算 不过于复杂。 运用合理的计算方法,就是要求所选用的计算方法能快速准确地得出正确结果,同时 还应要求在解算过程中占用内存少,以利提高计算机的解题规模。 选择合适的语言编写程序,就是首先确定用什么计算机语言来编制程序;其次是作出 计算的流程图;第三根据流程图用选择的语言编写计算程序。然后上机调试,直到语法上 无错误。 所编制的程序难免存在逻辑错误,因此先用一个已知结果的系统作为例题进行计算。 用程序计算的结果和已知结果相比较,如果结果相差甚远就要逐步分析程序的计算步骤, 查出问题的出处;如果结果比较接近,则逐步分析误差来源;直到结果正确为止。 最后将所编制出的正确计算程序,用于电力系统的实际计算。 2电力系统短路计算计算机算法 一般在电力系统短路计算中, 多数情况下只要计算短路电流、 电压的周期分量起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