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乱班”治理和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报告关于“乱班”治理和后进生转化的研究报告 一、引言:一、引言: 正常教学秩序不能保证,教师基本丧失威信,可以认定为乱班。所谓“正常 教学秩序不能保证”指的不是某一两科课上秩序乱哄哄,而是指多数学科无法或 很难保证良好的课上秩序导致无法正常上课;所谓“教师基本丧失威信”指的是 教师说话多数学生不听,甚至出现起哄等扰乱课堂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 乱班?后进生又当如何转化?我针对这些问题, 在进行顶岗实习的两个月期间进 行了一定的调查与研究。 二、方式:二、方式: 在我所在的顶岗实习的学校 xx 中学的初中部,分别在七、八、九年级随机抽 取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施
2、测。总计发放教师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35份,有效 问卷回收率87.5%;发放学生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 92%。被试问卷见教育调查问卷(附录一、附录二) 。 三、分析:三、分析: 通过分析问卷结果(参见附录三、附录四) ,教师和学生们达成这样一个共识, 所谓后进生,不是指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而是指那些思想品德差的。正是由于思 想品德差,致使他们课上不听讲,甚至起哄、和老师作对,扰乱正常教学秩序; 课下经常打架、 抽烟。 后进生的这种表现使得老师课上不愿讲课, 课下不愿辅导, 从而后进生越来越差,形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后进生多了,班级管理就会出现 问题, “乱班”就
3、这样出现了。所以, “乱班”治理,后进生转化是关键。通过分 析问卷结果,我们找到了几个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家庭因素(一)家庭因素 1、家庭成员:被调查学生均来自山区农村,父母多为农民,而且很多孩子的父 母都进城务工,不在孩子身边,所以“留守儿童”长时间没有父母关爱,导致孩 子性格孤僻,学习成绩下降;没有父母管理,孩子也逐渐形成了为所欲为的不良 品质,甚至导致某些孩子品德败坏。 对于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父母的溺爱也是导致孩子自私、不服管教的原因之 一。 此外男生的好动、独生子女的叛逆心理和家庭离异子女的孤僻性格也都有可 能成为后进生的成因。 2、家庭成员素质:被调查学生均来自山区农村,父母多
4、为农民,普遍学历不高, 素质偏低,因此父母不经常关注孩子学习,很少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和学业成绩。 这就使得孩子认为家长不在乎其学习好坏,从而孩子的学习动力丧失,导致学生 厌学、逃学,甚至导致品德败坏、素质低下。 (二)学习因素(二)学习因素 1、学科:语、数、外是压在学生肩上的“三座大山” ,作业多,学业压力大,这 使得大部分学生对语、数、外有一定厌学情绪。物理、化学、生物为实验学科, 课上有许多实验让学生观察、操作,学生大多也都喜欢通过实验学习新知,故对 比来看,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这三个学科好奇心较强,比较喜欢。历史、地 理、政治为人文学科,虽然在学习内容上多为死记硬背的条条框框,但作业相对 较少,且一些历史故事、地理风貌和政治理论比较有意思,使得学生对历史、地 理、政治这三个学科并不十分厌恶。音乐、体育、美术为文体活动课,学生参与 率较高,使得学生较为偏爱这三个学科。 2、教师素质:教师上课讲得好、课上语言幽默风趣、知识渊博、有较强的人格 魅力,这些都会使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从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反之则会 厌恶这一学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学习主动性:上课能够全神贯注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