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社会治理中“拆违”的瓶颈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违法建筑的存在状况及其处理机制日益引 发社会关注,由于违法建筑的处理不得当所产生的社会矛盾屡见报端。大致可 以从两大方面探讨原因的形成,一方面是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社区权利秩序正处 于变动和重构的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对违法建筑的不重视及处理机制的僵化是 症结所在。在基层是社会治理大环境下研究拆除违章建筑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下, 了解拆除违章建筑存在瓶颈与问题的原因,探究对策存在的必要性。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 违法建筑 一、一、 基层基层社会社会治理治理 1 1、概念概念 社会基层治理是指在执政党领导下,由政府组织主导,吸
2、纳各个基层 社会组织等多方面治理主体的参与,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治理活动。史 云贵认为“随着现代社会治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公民自 身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即公民应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积极的主人 角色。” 明确提出公民治理模式的美国学者博克斯认为,公民治理理论建构的基 础是美国政治传统的三项基本价值,即:地方控制、小而有回应性的政府、 作为顾问而不是控制者的公共服务职业者。“在社区治理中,公民成为社区 的治理者而非消费者;选任官员的作用在于协调公民参与治理的种种努力, 而不是替他们做出决策;社区公共服务职业者关注的焦点是帮助公民实现其 社会治理目标,而不是着力于控制公共权威机
3、构。” 随着人类社会活动不断深化,经济走向现代化,特别是政治制度的进 步和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基层管理的主体逐渐由单一的基层国家政 权组织变为基层的国家政权机关和群众自治组织。社会基层管理的两种主 体处于不同的层次,但都具有规划、组织、协调、监督的管理职能。它们 构成了管理基层行政区和基层社区公共事务的一个完整的过程。在实际管 理基层社会的过程中,两种主体所面临的管理对象有所不同。基层国家政 权机关侧重管理本行政区内的基本公共事务,主要有本地区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等基本社会领域中带方向性的重要事务,或与国家大政方针有 紧密联系的、直接关系到国家整体利益的个别事务。基层国家政权机关的 管
4、理活动受上级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管理与本社区 群众利益和公共利益最直接的各项具体的公共事务。群众自治组织的管理 层次低于基层国家政权机关。它受国家政权机关的指导,是对基层政权机 关的社会管理活动的协助和补充。 社会基层治理存在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传统社会基层管理空间位移,社 区只是单位体制的附庸和补充而现在存在的社会基层治理中,社区在整个 社会治理中的地位、作用日益凸显。人与人的关系及利益处理机制不同于 单位化、行政化的模式。 2、基层社会治理的现象 冯玲、李志远等学者认为“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区治理结构的变化 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资源配置结构的迅速重置与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政 府、单位已不再只是资源配置的主体,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与 发展推动了社区建设理念的提出,从而鼓励社区非盈利组织、社区公 众和政府一起参与公共事业的管理,形成网状社区治理结构。” 夏玉珍、李骏等学者认为“基层治理以网络型结构为基础。以社区发展 委员会为中心。以双向平衡互动为规则。把社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整 合组织和模式维持自治整合在社区共同体之内,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