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1 1、课题来源、课题来源 2 2、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根据理论科研需要设立。 PLC 是 80 年代发展起来的新一代工业控制装置,由于可靠性高、适应性好、 抗干扰能力优、接口功能强、编程简单、直观以及模块化结构、使用方便等优点, 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 PLC 无法进行复杂的运算和显示各种实 时控制图表,人机交互性差、管理人员不能及时了解现场情况,为弥补 PLC 这方面的 不足,工业控制中一般与计算机组成控制系统,PLC 作为下位机使用,用来完成输入输 出控制、逻辑运算、数据采集及状态判别等工作。 上位机一般用工业控制计算机,用来完成数据分析、 计算、
2、信息存储、 状态显示、 打印输出等功能,以实现对被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这种监控系统将计算机与 PLC 结合起来,使两者优势互补,且能够充分利用个人计算机强大的人机接口功能、丰富 的应用软件、低廉的价格,组成高性能价格比的 PC - PLC 监控管理系统。 另外,考虑目前使用专业组态软件成本仍较高,且控制起来不够灵活,便利用 VB 下的 MSComm通信控件,实现 PLC 与上位机之间的通信,开发了基于 VB 的变压器 二次侧低压补偿 PLC 监控系统。 2 3 3、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早期的 PLC 主要由分立元件和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组成,可以完成简单的逻辑 控制
3、及定时、计数功能。20 世纪 70 年代初出现了微处理器。人们很快将其引入可 编程控制器,使 PLC 增加了运算、数据传送及处理等功能,完成了真正具有计算 机特征的工业控制装置。20 世纪 70 年代中末期,可编程控制器进入实用化发展阶 段,计算机技术已全面引入可编程控制器中,使其功能发生了飞跃。20 世纪 80 年 代初,可编程控制器在先进工业国家中已获得广泛应用。这个时期可编程控制器 发展的特点是大规模、高速度、高性能、产品系列化。上世纪 80 年代至 90 年代 中期,是 PLC 发展最快的时期,在这时期,PLC 在处理模拟量能力、数字运算能力、 人机接口能力和网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P
4、LC 逐渐进入过程控制领域,在某些应 用上取代了在过程控制领域处于统治地位的 DCS 系统。20 世纪末期,可编程控制 器的发展特点是更加适应于现代工业的需要。目前,可编程控制器在机械制造、 石油化工、冶金钢铁、汽车、轻工业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我国可编程控制器的引进、应用、研制、生产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开始的。最 初是在引进设备中大量使用了可编程控制器。接下来在各种企业的生产设备及产 品中不断扩大了 PLC 的应用。目前,我国自己已可以生产中小型可编程控制器。 上海东屋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 CF 系列、杭州机床电器厂生产的 DKK 及 D 系列、大 连组合机床研究所生产的 S 系列、苏州电子计算机厂生产的 YZ 系列等多种产品已 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在工业产品中获得了应用。此外,无锡华光公司、上海乡岛 公司等中外合资企业也是我国比较著名的 PLC 生产厂家。 21 世纪,PLC 会有更大的发展。从技术上看,计算机技术的新成果会更多地 应用于可编程控制器的设计和制造上,会有运算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智能 更强的品种出现;从产品规模上看,会进一步向超小型及超大型方向发展;从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