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设计)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经济学 级别:2009级 课题名称 贵州省城镇化战略的思考 学生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姓 名 职称 学位 教授 学士 开题报告内容要求: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2、研究动态、见解 3、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 4、总体安排、进度计划 5、主要参考文献 1.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世界银行(1997)在2020 年的中国中指出: “当前的中国正经历两个转变, 即从指令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和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的转变” 。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在
2、 2000 年世界银行中国代表处发言: “21 世纪初期影响最大的世界性事件, 除高科技以外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未来的 20 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然 而,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必须走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1998 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2000 年又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 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 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2012 年的国发二号文件提出了加快西部欠发达地区(贵州)的 发展,通过以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为主基调,大力实施工业强省和
3、城镇化战略,全国 同步实现小康社会。 实际意义:现阶段,加强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推进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加快西部欠发达地 区的发展,响应国务院全面小康水平的号召,缩短东西部城镇化差距,最终达到共同发展。 城镇化作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社会经济现象之一,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目前国城镇 化水平已超过 30,按照国际城市发展的规律,我国已进入城镇化的高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 70,要把大部分的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只 依靠大中城市的吸纳作用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自下而上的城镇化道路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在东 部发达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已成为区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4、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并成为当地城镇 化提高的主要动力。文针对贵州城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在对小城镇的内涵和外延界定的 基础上概括的说明城镇化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规律。再论述加快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通过统计资 料和数据的分析,论证城镇化建设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 2研究的动态与见解研究的动态与见解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城镇的建设与发展是与各国的国情的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他们有各自的特色也有但 总的相对中国了来说,他们的小城镇建设起步较早,特色显著,采取城乡协调发展模式。另外, 注重公众参与,强调以人为本,注重保护自然景观,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了城乡的和谐统一。 美国非常重视中小
5、城市和中心镇的发,60 年代,美国实行了“示范城市”的试验计划,其实质就 是通过大城市人口的分流,充分发展城镇。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大都市区、城市圈或称为卫星城 集中起来的城市带,是大批城镇的集合体。(2)英国。英国是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1898 年, 英国学者霍华德(EH0ward)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提出了建立田园城市的思想,强调把城 市和区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 2004 年药晶在源自“田园城市”理论一英国、新镇的发展与问 题一文中指出郊区新城镇建设是英国战后最重要的城市政策,其发展经验现在被广泛地用于世 界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为战后世界范围内的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6、(二)国内研究动态 王德勇等 2005 年在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探索一书中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城镇化起步较晚, 主要实行乡村综合开发型模式。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积累大多来自于农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 化发展。这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小城镇建设道路。从发展趋势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是不 同的。前者工业产值份额的增加与农业人口向工业的转移基本上同步。而后者工业化快于城镇化 进程。以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小城镇发展。把城镇化建立在第三产业上,特别是传统第三产业的 过度发展上。 彭真怀 2006 年在建设新农村背景下优先发展小城镇的政策建议中指出在建设新农村这 个大背景下,我国小城镇发展总的原则是 32 个字:突出重点,示范引路;规划先行,因地制宜; 政府支持,农民为主;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即支持全国重点镇,发挥以点带面示范效应;整合 小城镇资源,形成城乡一体工作格局;重视小城镇规划,突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加大小城镇投 入,拓宽建设资金多种渠道,完善小城镇功能,实现人居环境逐步好转。 (三)简要述评 对于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学者和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