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电厂初步设计 1 概述 1.1 电力工业的发展及现状 1.1.11.1.1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现状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与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后,我国在大力提高一次能 源产品生产能力的同时,将能源工业建设的重点放在了电力工业上。二十多 年来,新增发电机组容量 25858 万 kw;平均增加 1077 万 kw,相当于以前各 计划时期 5 年的新增容量,甚至还要多。其中,19902001 年,新增发电机 组容量 18864 万 kw,年均增加 1572 万 kw,10 多年间如此大规模的的发展,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截止 2007 年底,
2、全国发电机容量达到 71329 万 kw。其中,水电达到 14526 万 kw,约占总容量的 20.36%;火电达 到 55442 万 kw,约占总容量的 77.73%。随着华能玉环电厂、华电邹县电厂、 国电泰州电厂共七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压力机组的相继投运,标志着我国已 成功掌握世界先进的火力发电技术,电力工业已开始进入“超超临界”时代。 1978 年,全国发电量仅为 2566 亿 kw.h。经过 20 多年的持续发展,到 2001 年,全国年发电量已达到 14819 亿 kw.h,年均增长 7.9%。其中 20 世纪 80 年代及以前,年均增长 7.8%,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年均增长
3、达到 8.1%, 基本达到了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到 2007 年,全国全口径发电量 达到 32559 亿 kw.h,年增长 14.44%,其中水电发电量 4867 亿 kw.h,约占全 部发电量的 14.95%,同比增长 17.61%;火电发电量 26980 亿 kw.h,约占全 部发电量的 82.86%,同比增长 13.82%;核电发电量 626 亿 kw.h,约占全部 发电量 1.92%,同比增长 14.05%。 与此同时,机组容量结构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以各时期累计的新增机组 容量计算,19781989 年,火电新增机组容量占全部新增机组容量的比重为 77.6%,而 1990200
4、1 年,这一比重已降低到 71.1%,相应的清洁能源水 电、核电、风能发电等新增机组容量的比重提高。2007 年,全国进一步加大 了电源结构调整力度,水电建设步伐加快,三峡电站已有 21 台机组投产, 发电能力达 1480 万 kw。龙潭、小湾、构皮滩、瀑布沟、锦屏、拉西瓦、向 家坝、溪洛渡等一大批大型水电站相继开工建设,其中一些项目的部分工程 已投产发电,金沙江水电开发全面启动,溪洛渡电站已经实现截流。核电方 面,随着田湾核电站两台核电机组投产,全国核电装机容量已达 885 万 kw, 红沿河核电项目已开始启动。 风力发电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风电装机容量相继
5、超过百万千瓦,内蒙古自治区成为全国 第 2 页 首个风电装机容量突破百万千瓦的省份。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站在渤海油田 顺利投产,拉开了我国有效利用海上风能的序幕。一批生物质发电厂建成投 产,光伏发电和煤层气发电的开发积极推进,将对解决我国因能源消费而引 起的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积极的影响。 全国 220kv 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达 32.71 万 kw,220kv 及以上变电设备 容量达 114445 万 kv.A。 随着大批电源项目的相继建成投产,电力供应形式进一步缓和,全国供 需总体基本平衡,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大幅回落。 2007 年,全国 6000kw 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 5
6、011h。其中水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 3532h,火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 5316h,核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为 7737h。 节能减排工作初见成效。2007 年全年共关停小火电 1438 万 kw。2007 年全国供电煤耗为 357g/(kw.h),比 2006 年降低 10g/(kw.h);电网输电线 路损失率为 6.85%,比 2006 年减少 0.19%。 1.1.21.1.2 电力工业发展方针电力工业发展方针 “十一五”期间,电力工业发展要坚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重视生态环 境保护、加强电网建设、优化发展火电、有序开发水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 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技术进步、加强国际 合作、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 以大型高效环保机组为重点,优化发展火电。建设大型超超临界压力电 站和大型空冷电站。 推进洁能净煤发电, 建设单机 600MW 级循环流化床电站, 启动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工程。鼓励发展坑口电站,建设 大型煤电基地。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加快淘汰落后的小火电机组。 在保护生态基础上有序开发水电。统筹做好移民安置、环境治理、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