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通二矿 2 采区初步设计 前言前言 毕业设计是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最关键、最重要的的一个环节,三个多月的时 间里,在各位指导老师,各位同学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圆满的完成了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是对本专业所学知识的全面复习和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系统的 熟悉煤矿开采设计、建设、生产以及安全的各个环节和系统的掌握有关知识,为以后从事矿 井设计、建设、安全技术工作、技术管理工作及经营管理工作做好准备。煤矿开采规划与设 计基本知识能力进行系统的教育,对矿山开采,矿山安全筹划等知识和技术全面,系统的应 用能力的初步训练,对综合分析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对矿山规划与设计基础 技能(
2、绘图技能、文字表达与计算机技能等)的全面的初步的训练。了解矿山开采中的有关 政策、法规,熟悉并能正确应用有关规定。 一、设计的指导思想 严格遵守国家制定的各项有关煤炭工业安全、生产、设计、环保、建设程序等的法律、 规章制度等。按照煤炭行业科学的发展思路,充分解放思想,认真分析井田的地质条件、煤 层条件、水文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外部现状,充分利用当地的现有资源,体现矿井设计的 集中化、机械化和技术经济的合理原则。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各个系统,因地 制宜地积极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工艺、先进的设备和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提高矿 井的抗灾能力、经济效益、管理水平,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最
3、大限度地降低矿井基建投 资,把超化煤矿建设成系统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全保障能力强、高产高效的现代化矿井。 二、设计的主要特点 在设计中,我系各位老师及领导给予了我极为大力的支持。特别是指导老师范老师更是 给了我精心的指导与关怀,不厌其烦的为我讲解,化解了很多的知识重点与难点,并提出了 许多宝贵的建议与意见,使我在经过设计学习后,受益匪浅。 大学的学习在毕业设计中拉下帷幕。这次毕业设计是另一种新的学习的开始。我要以此为契 机,努力并且尽量完美的规划和设计我的人生。 由于时间紧迫,章节繁多,加之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还敬请各位老师、 同学批评指正。 第一章 采区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
4、一节 矿区概述 一、矿区地理位置 井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河底乡三交村一带,行政区划属临汾市尧都区河底乡管辖 地理坐标为:北纬 360713-3702-49,东经 1110603-1111040,井田 范围由以下 20 个拐点坐标圈定,面积 22.6721km2。批采标高 1289.88-799.88m 二、交通条件及居民分布 该井田交通以公路为主, 自井田东部边界向东 3km可达光(华)至河(底)县级路并沿此公路 向南 15km 至光华镇与与 309 国道临(汾)大(宁)公路相接,沿 309 国道向南东经襄汾 可达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沿临汾河底公路经枕头乡、峪口在录井村与 309 国道临
5、(汾) 大(宁)公路相接,向北东可达南同蒲铁路临汾火车站,同时也可到达大(同)-运(城) 高速公路,交通便利。 (详见交通位置图 1-2-1) 。该矿位于临汾市尧都区河底乡,河底乡下辖 10 个行政村,67 个居民组,全镇从业人员 5400 人,农业从业人员 1940 人,工业从业人员 2174 人。全乡耕地面积 15005 亩。煤炭储量丰富,是尧都区四个产煤乡镇之一。自 2002 年 以来,乡党委、政府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中心,实施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三大 战略,确立了“煤炭奠基,多元开发,科技推动,强乡富民”的发展思路。2010 年底,农村 经济总收入 20139 万元,总费用 8
6、000 万元,人们纯收入达 5024 元。 三、地形特点 井田位于山西省吕梁山南端,黄土冲沟发育,多呈“V”字形,梁、垣、峁发育,地势 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西部山梁上,标高约为 1808.8m,最低点位于井田东南角沟 谷中,标高约为 1125.00m,相对高差为 683.8m,属强烈侵蚀的中山地貌。据山西省颁发的山 西省地震基本烈度表,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 0.10g,属多震区。 四、矿区气候条件 据临汾市气象站观测资料,本区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属大陆 半干旱季风型气候。 年降水量最小为 380.6mm,最大为 611.4mm,多年平均降水量 508.5mm; 年 蒸发量最小为1519.6mm,最大为2346.4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23.7mm,蒸发量为降水量的3.39 倍,冬春二季雨雪少,夏末秋初雨水较多,且多集中在 7、8、9 三个月。年平均气温 13,气温低 达-15,最高气温为 30,结冰期为十一月下旬至翌年二月底,无霜期 150 天左右,最大冻土深 度为 61cm。夏季多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