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1 概述 . 1 2 厂址选择及厂房布置 3 2.1 厂址选择的基本条件 . 3 2.1.1 厂址选择要贯彻下列原则:. 3 2.2 建厂地区的地理,地质及气象条件. 4 2.3 厂址选择 . 4 3 设计参数. 6 3.1 原始资料 6 3.2 水汽质量标准 7 4 水处理主要工艺的论证及选择 . 12 4.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 . 12 4.1.1.常用除盐方式技术性的比较. 12 4.1.2 常用除盐方式的经济性比较. 13 4.1.3 预处理系统的选择 14 4.1.4 反渗透进水前处理系统 14 4.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14 4.3 循环水处理系统 15 4.4 废水
2、处理系统 16 5 工艺计算. 17 5.1 补给水系统工艺计算 . 17 5.1.1 补给水处理系统出力计算 17 5.1.2 除盐系统工艺计算 18 5.1.3 预除盐系统工艺计算 27 5.2 凝结水处理系统工艺计算 . 30 5.3 循环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计算 . 33 5.3.1 冷却水量的确定 33 5.3.2 循环冷却水补水水量的确定. 34 5.3.3 循环水补充水处理工艺计算. 34 6 主要设备选型 38 6.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38 6.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主要设备选型 . 39 6.3 循环水处理系统的主要设备选型 . 39 6.4 废水处理系统主要设备选
3、型 . 40 参考文献 . 41 专题论文部分 43 翻译部分 . 52 英文原文 52 中文译文 64 致谢 . 73 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1 页 1 概述 水是电厂锅炉系统中能量传递与转换的介质,其品质的高低直接影响设备的安全性与 经济性。近年来,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在我国相继建设投产, 对火电厂的水质处理也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为降低锅炉管的腐蚀速率,减小炉管沉 积物与结垢量,提高蒸汽品质,延长相关设备的使用年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必须对 锅炉补给水、凝结水、循环水、废水等一系列相关的水进行除盐等处理。 电厂水处理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分别是锅炉补给水处理、凝结水精
4、处理、循环水处理 以及废水处理。其中锅炉补给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直接影响锅炉的腐蚀、结垢、积盐程 度,对机组经济、安全运行意义重大。 早期的电厂锅炉用水是以蒸馏法为基础的,但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水质和制水量都 难以满足生产要求。自 20 世纪 40 年代发明了离子交换树脂后,锅炉补给水的制备是以离 子交换树脂的离子交换反应为基础的,由此满足了大型电厂锅炉对水质和水量的要求。其 典型的制水系统为阳床+阴床+混床,出水水质在 0.070.2 S/cm 之间,达到了一级试剂用 水的标准。随着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机组的相继投产及水资源污染的日益加重,如何 经济、高效地去除水中有机物与离子更另人关注。
5、 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反渗透(RO)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日益广泛,单级反渗透脱盐 率目前已达 99.5%,为制备电厂锅炉用水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 在许多制水工艺中它代替了阳床+阴床+混床的一级除盐系统。 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电渗析(ED)技术发展起来的电除盐(EDI)在许多制水 工艺中代替了混床,RO+EDI 提供了一个连续运行、无酸碱再生、经济环保的除盐制水系统。 当传统预处理被超滤(UF)和微滤(MF)替代时,即组成所谓的集成膜处理系统(IMS) UF+RO+EDI,也即全膜处理系统;其出水电导率可达 0.0570.067 S/cm,出
6、水水质完全满 足电厂锅炉补给水的要求,是一种环保型的除盐系统。与传统的离子交换除盐相比,全膜 处理法具有连续生产、出水水质稳定、无人值守、不用酸碱、设备紧凑、运行经济等优点, 是锅炉补给水处理的发展方向。 本设计主要是根据现阶段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设计 600MW 锅炉的水处理工艺, 其中主要包括锅炉补给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循环水处理以及废水处理四个系统,其水 汽循环系统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1 所示。 本科生毕业设计 图 1 发电厂水汽循环系统主要流程 第 2 页 本科生毕业设计 第 3 页 2 厂址选择及厂房布置 2.1 厂址选择的基本条件 火力发电厂的厂址选择是一项政治、经济和技术性的工作。厂址选择应根据国民经济 建设计划、工业布局的要求,燃料基地分布情况、电力系统规则、运煤或输电,并结合地 区建设计划、符合的发展和自然条件等因素来考虑。 2.1.1 厂址选择要贯彻下列原则: 1、满足生产 要认真落实并解决好火力发电厂的燃料供应、水源、对外交通(尤其是铁路专用线)、 电力和热力符合、除灰、出线、地形、地质、地震、水文、气象、环境保护等主要技术条 件,并留有适当的余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