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工系毕业论文(设计) 1 1 绪论绪论 1.1 苯乙烯苯乙烯(SM)的简介的简介 苯乙烯(SM),又名乙烯基苯,其分子式为 88H C,它是含有饱和侧链的一 种简单芳烃。 图图 1-1 苯乙烯苯乙烯(SM)的结构图的结构图 1.1.1 苯乙烯(SM)的性质 (1) 苯乙烯(SM)的物理性质 苯乙烯(SM)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高折射性和特殊芳香气味。苯 乙烯(SM)难溶于水,25时其溶解度为 0.066%,苯乙烯(SM)溶于甲醇、 乙醇、乙醚等溶剂中。苯乙烯(SM)在空气中允许浓度为 0.1ml/l。浓度过 高、接触时间过长则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 表表 1-1 苯乙烯(SM)基本物理性质 沸
2、点() 145 凝固点() 30.4 燃烧热(kJ/mol) 4376.9 禁配物 酸、氧化类 相对蒸气密度 (空 气=1) 3.6 蒸气压(kPa) 1.33 (30.8) (2) 苯乙烯(SM)的化学性质 苯乙烯(SM)裂解和燃烧 苯乙烯 (SM) 在高温下容易裂解和燃烧,生成苯、甲苯、甲烷、乙烷、 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气等。苯乙烯(SM)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 混合物,其爆炸范围为 11601。 OHCOOCHCHHC 222256 苯乙烯(SM)氧化 苯乙烯(SM)具有乙烯基烯烃的性质,反应性能极强,苯乙烯暴露于 空气中,易被氧化而成为醛(酮)、酸类。 C H OHCOCHCHHC
3、 772256 21 C O O HHCOC H OHC 77277 21 苯乙烯(SM)聚合 苯乙烯(SM)从结构上看是不对称取代物,乙烯基因带有极性而易 化工系毕业论文(设计) 2 聚合。在高于 100时即进行聚合,甚至在温室下也可产生缓慢的聚合。因 此,苯乙烯(SM)单体在贮存和运输中都必须加入阻聚剂,并注意用惰性 气体密封,不使其与空气接触。 1.1.2 苯乙烯(SM)的用途 (1) 苯乙烯(SM)的发展史 苯乙烯(SM)是 1827 年由 M Bonastre 蒸馏一种天然香脂-苏合香时才 发现的。1893 年 E Simon同样用水蒸气蒸馏法由苏合香中得到该化合物并 命名为苯乙烯(
4、SM)。1867 年 Berthelot 发现乙苯通过赤热陶管能生成苯乙 烯,这一发现被视为苯乙烯(SM)生产的起源。1930 年美国道化学公司首 创由乙苯脱氢法生产苯乙烯(SM)工艺,但因当时精馏技术未解决而未工 业化。直至 1937 年道化学公司和 BASF 公司才在精馏技术上有突破,获得 高纯度苯乙烯单体并聚合成稳定、透明、无色塑料。19411945 年道化学、 孟山都化学、Farben等公司各自开发了自己的苯乙烯生产技术,实现了大规 模工业生产。 直到 50 年代和 60 年代苯乙烯(SM)生产技术发展已经成熟,70 年代 以后由于能源危机和化工原料价格上升以及消除公害等因素,进一步促
5、进老 工艺以节约原料、降低能耗、消除三废和降低成本为目标进行改进,取得了 许多显著成果,使苯乙烯(SM)生产技术达到新的水平。除传统的苯和乙 烯烷基化生产乙苯进而脱氢的方法外,出现里 Halcon 乙苯共氧化联产苯乙 烯(SM)和环氧丙烷工艺,其中环球化学鲁姆斯法的 UOPLummus 的 “SMART” SM 工艺是最先进的,通过提高乙苯转化率,减少了未转化乙 苯的循环返回量,使装置生产能力提高,减少了分离部分的能耗和单耗;以 氢氧化的热量取代中间换热,节约了能量;甲苯的生成需要氢,移除氢后减 少了副反应的发生;采用氧化中间加热,由反应物流或热泵回收潜热,提高 了能量效率,降低了动力费用,因
6、而经济性明显优于传统工艺。 (2) 用途 苯乙烯(SM)是合成高分子工业的重要单体,它不但能自聚为聚苯乙烯 树脂,也易与丙烯腈共聚为 AS 塑料,与丁二烯共聚为丁苯橡胶,与丁二烯、 丙烯腈共聚为 ABS 塑料,还能与顺丁希二酸酐、乙二醇、邻苯二甲酸酐等 共聚成聚酯树脂等。由苯乙烯(SM)共聚的塑料可加工成为各种日常生活 用品和工程塑料,用途极为广泛。目前,其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二用于生产聚 苯乙烯,三分之一用于生产各种塑料和橡胶。世界苯乙烯(SM)生产能力 在 1996 年已达 1900 万吨,目前全世界苯乙烯(SM)产能约为 2150-2250 万吨。 化工系毕业论文(设计) 3 PS(聚苯乙烯) 、ABS 苯乙烯(SM)与丁二烯、丙烯腈共聚,其共聚物可用于生产 ABS 工程 塑料;丙烯晴 丁二烯 苯乙烯 丁苯胶 与丁二烯共聚可以生成乳胶(SBL)和合成橡胶(SBR) ; AS 树脂 与丙烯腈共聚为 AS 树脂; 其他 苯乙烯(SM)也可用于生产其它树脂。 此外,苯乙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