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设计 第 页 共 15 页 1 小型汽车维修企业规划设计 摘要:我国的汽车发展较晚,所以造成了汽车维修行业还不太完善,我们应该学习 国外的先进企业模式,但决不能一味的照搬。因为国外的成功经验毕竟是在国外环境下 取得的,并不一定适应我国国情,这一点对于我国汽车维修企业的的规划设计来说尤为 重要。 本论文从维修业现状分析、国家相关部门规定、开业条件、厂区规划和维修工艺流 程五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对小型维修企业进行规划和设计。其中融合了我国传统维修企业 “小组模式”和国外“流水作业”的优点,优化了维修服务流程,规避了传统维修企业 维修作业的错综复杂,把维修工作区域合理化、规范化,服务更加人性化。 关
2、键词:小型维修企业;规范;优化;设计 1 维修企业现状分析 1.1 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行业标准不完善,开业技术条件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 规定的企业经营类别与市 场形成的新的经营模式很少协调,如快修连锁经营、汽车养护等,从而阻碍了这些新型 维修模式的发展;同时国标GB/ 16739 规定设备配置与大都市汽车维修需求不相适应,部 分设备利用率低,而检测诊断设备等跟不上现代化汽车高性能技术的发展。 1.2 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严重 目前的中国汽车配件市场,无序经营现象十分严重。 从生产领域来说,整车生产 企业认可的配件、配套零部件生产企业剩余产能生产的配件、仿制配件、假冒伪劣配件 等一同流入市场
3、;从进口渠道来说,正规渠道进口的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 正规渠道进口的未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非正规渠道进口的经国外汽车生产 厂家认可的配件、非正规渠道进口的未经国外汽车生产厂家认可的配件等,均打着“原 厂正宗”的旗号涌进国内的汽车配件市场;从经营业户来说,有人合法经营,但也有部 分经营业户使尽手段,胡搅蛮缠,坑蒙拐骗,令车主防不胜防。 1.3 维修行业和汽车管理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目前, 在对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管理上还处于各自为政的无组织状态, 没有统一领导, 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和汽车管理部门对这些个体汽车检修业户的监管力度明显不够。主要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体汽车维修厂设备不齐
4、,技术落后,难以形成一定维修规模,无 法保证当地车辆技术状况良好,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个体维修厂技术人员的水平较差,缺 乏正规培训,而且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修理工艺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水平上,根本无法 毕业设计 第 页 共 15 页 2 保证汽车维修质量;小修厂收费标准极不统一,乱收费现象时有发生;个体维修小厂,检 测设备不全或者根本没有检测设备。 1.4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汽车维修全行 业整体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低、事故率高、维修成本高。 最 近一次全国性调研结果表明,汽车维修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状况不容乐观
5、,从业人员法 律意识、技术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汽车维修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目前,很多国 内汽车维修企业的人力资源已无法满足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1.4.1 从业人员整体学历偏低 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含一线工人和技术管理人员)中,文化程度初中以下的接近40 %, 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不多。接受过各类高等教育的不足10%。农民工、城市普通中学 毕业生、转岗择业的工人等成为二、三类维修企业的从业人员主体,普遍表现为文化水 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即使是一些大型修理厂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1.4.2 高等级技能人才比例偏低 具有故障诊断能力的技术工人仅占20%
6、(日本为40%,美国达到80%);技师和高级技 师仅占技术工人的8%。远低于发达国家35 %的比例。 其中年龄在55 岁以上者占37.5 %。 且绝大多数知识结构老化,难以适应现代汽车维修新技术;尚有70%左右的从业人员不具 备任何技术等级证书。 1.4.3 接受专业训练的人才比例低 据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对部分一、二类汽车维修企业抽样调查,从事技术管理工 作的人员中,接受过新技术培训的为11.7%,接受过管理经营培训的有9.3%,接受过汽车 维修基础培训的有38.7%。以具备技术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为样本比较,初级工、中级 工、高级工及以上(含技师、高级技师) 比例为30.4 %、43.1%、26.6%,而发达国家这 一比例为15%、50%、35%。抽样的一、二类企业中,尚有22.4%的从业人员不具备任何技 术等级证书。三类企业中技术等级的比例更远远低于上述数据。 1.5汽车维修方式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5.1未能摆脱原维修方式的周期结构制约 现在,仍有不少维修企业不是以检测诊断为依据,参照机械运行记录,综合评定之 后来确定修理方案,而是以简单的经验判断替代状态监测,仍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