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目: 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 2012 年 5 月 17 日 2 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煤矿的绿色开采技术 摘要: 深入分析了我国煤炭开采的现存问题,总结阐述了绿色开采的技术体系构成, 调查研究了相关保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论证了以关键层理论为基础绿色开采是煤 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绿色开采;关键层理论;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炭气化 2009年 12月 718日, 世界各国领导人齐聚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协商如何共同遏制全球变暖,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土 地和食物。然而会议没有达成全球亟需的气候保护协议, 以不具法律 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
2、草草收场,加剧了人们对全球气候恶化的 担忧。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是每一个国家、 每一个行业都有责任、 有义务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中国作为世界上主要的发展中国家, 近些年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 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全国各行业积极倡导和实施可持续发展、 和谐发展观及循环经济等技术理念。正是在这个过程中,2003 年钱 鸣高院士提出了“绿色开采”的理念1-2,为煤炭行业的发展指明 了方向。 一 我国煤矿开采存在的问题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赋存状况决定了能源消费必须以煤 为主,一次能源消费中有 70%75%来源于煤炭,煤炭行业的健 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全局。 多年煤炭开
3、采带来一 系列环境和安全问题,屡屡为人诟病。 (1) 安全问题 3 2009 年 12 月 21 日,黑龙江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新兴煤矿发生 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再次引发公众对煤矿安全,特别是群死群伤 公众事件的关注和深层思考。 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何在, 如何从根本 上杜绝大型和特大型伤亡事故,不断拷问着各级监管、经营和科研服 务单位。 我国煤炭安全事故频发有着诸如井工开采量大、 小煤矿安全 装备和生产工艺落后、 行业多年安全欠账严重、科技投入不足以及技 术与管理人才流失严重等客观原因。从 2006 年起,国家加大对煤矿 安全投入和治理, 煤矿安全的总体形势是好转的, 在产量增加的同时, 死亡
4、人数逐年下降,多年来煤炭产量以近 2亿 t/a 的速度递增, 而百 万吨死亡率逐步下降。 如何推动煤炭安全形势的进一步好转,实现以 人为本与本质安全型的和谐矿区,是煤炭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环境问题 主要包括由于地下采掘引起的地面塌陷、水土流失、沙漠化、采 煤废水排放以及煤矸石露天堆放污染等。 我国煤炭开采主要采用冒落法管理采空区顶板,造成地面沉降和陷 落,因而引发村镇、铁路、桥梁和地面管线设施破坏。大量的农田因 塌陷、盐渍化和水土流失无法耕种。矿井开采过程中的大气降水、地 表水、地下水及生产用水涌入井下而成为矿井水,目前矿山的年排 水量约为 22亿 m3。 以山西省为例1, 采煤破坏
5、地下水达 4.2亿 m3/a, 导致井水水位下降或干涸共计 3 218 个,影响水利工程 433 处、 水库 40 座及输水管道 793.89 km,造成 1 678 个村庄,81.271 5 万 人以及 10.824 1 万头牲畜饮水困难。 山西省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破 4 坏影响及评价 显示,该省因采煤漏水和矿井水排放等造成的经济损 失累计达 300 多亿元。 我国现有煤矸石山 1 500 余座,历年堆积量达 30 亿 t,占地超 过 5 000 hm2,在大气降水淋溶时还会进一步污染周围水体、农田和 地下水。 目前有自燃现象的矸石山约 140 多座,自燃过程中产生大量 的硫化物等有毒有害气
6、体,成为大气污染源。 矿井瓦斯主要是矿井中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 它既是煤矿重大安全事故的祸根,又是一种严重的温室效应气体。研 究显示,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在全球气候变暖中所占份额为 15, 仅次于二氧化碳。等量甲烷造成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 21 倍。据 初步估计2,我国 2 000 m 以浅范围内具有 3035 万亿 m3 煤层气 资源,居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煤层透气性差,难以在开采前抽出。 建国以来,我国煤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 1 500 余次,2001 年由 于瓦斯事故的死亡人数占煤矿总死亡人数的 40。煤矿每年排放瓦 斯 70190 亿 m3。 二 绿色开采理论体系与总体框架 绿色开采理念是在科学采矿三原则(安全、 环保和经济)的指导下 提出的,强调在现有采煤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与创新采 矿科学技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认识和对待煤、 瓦斯和水等一切可 以利用的各种资源。 其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 境和其他资源的不良影响, 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