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与管理 摘要:摘要:建筑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合理确定和 有效控制工程投资,是工程项目建设的一大难题,如何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社会生 产水平相适应,是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只有加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作力度,提高建筑工程造价人员素质,才能使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走上国际化的道 路本文根据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针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指出建筑 工程造价控制应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并分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进行了探讨,以实现 预期投资目标,充分发挥投资效益。 关键关键词词:建筑工程 造价管理 造价控制 工程造价的确定是
2、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尤其在建筑工程上,其产品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决定了计价方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对于政府财政投资的项目来说, 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既要保证好建筑工程项目的建筑物高质量要求,又 要采取严格及有效的措施合理控制工程造价。 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一、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现状 建筑工程造管理,就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方法,在统一目标、各负其责的原则 下,为确保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和有关各方的经济权益所进行的对工程造价全过程、 全方位的和符合政策及客观规律的全部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期 建筑业不被视为是独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上,采用行政管理
3、计划 定价方式,因此,人们对工程造价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建筑工程造价的确定往往是 依据计划价格和行政规定进行编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建筑工程的管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先进科学的管 理模式,人们开始重新认识有关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由于我国实行的是概预算定额管 理模式,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建筑工程造价难以客观真实地得到反映,概算超估算,预 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突破计划投资的项目比比皆是。由于工程投资的确定缺乏科 学合理性,导致工程实施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一)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是造成“三超”的重要客观环境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是造成“三超”的重要
4、客观环境 市场经济的特点是一般由价格机制来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 而不是政府直接决定 价格、 管理经济, 政府职能更多地是通过宏观经济政策, 引导投资、 生产等经济行为。 然而在经济体制的变革时期,为更快地建立起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政府政策性调整对 工程投资控制影响大,特别是 1992 年以后随着投资体制、财税体制、金融体制、对 外贸易体制改革的进行,税率、利率、汇率、价格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价格(包括 投资品价格)变动超出了市场决定价格情况下正常变动幅度和范围,也超出了工程造 价增长预留费中估计的增长幅度。 (二)主动控制工程造(二)主动控制工程造价意识不强价意识不强 主要表现是对建筑工程项目事
5、前主动控制小,事后被动控制多;重竣工结算,轻 施工图预算;重大中型项目设计概算,轻一般小项目设计概算,有的建设项目既不编 制,也不上报审批。对施工图预算缺乏审定方案和报批程序,削弱了工程造价承上启 下的作用,并直接带来施工图预算与竣工结算之间相互脱节,不仅加大工作量形成重 复劳动,而且给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提供了条件。 (三)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基础工作较薄弱(三)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基础工作较薄弱 主要表现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有指标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对编 制初步设计总概算时所需的概算定额和指标, 各有关部门有所规定, 但其来源不畅通; 对民用建筑的概算指标缺少地方有关的具体规定;设备
6、材料价格信息系统不够健全, 还不能定期发表材料价格指数,以指导工程造价的预测和调整。 (四)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忽视计价依据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四)片面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忽视计价依据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历来重视实施阶段的造价 确定,不重视造价的有效控制。在这种管理方式的影响下,一方面,建设项目前期所 需计价依据的缺乏,成为导致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三超”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 面,由于将工程造价管理仅限于实施阶段,造成了认识上的错觉,似乎一谈起计价依 据的改革就笼统地归结到所谓的企业自主定价和市场形成价格, 而不从工程造价全过 程管理的思路出发考虑计价依据的改革。因为只注重实施阶段计价依据的改革,片面 强调计价依据的市场化, 从而忽视了计价依据在建设项目前期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作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以 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开始建立健全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工程 造价管理体系与模式,使工程造价的管理趋于科学合理。但是,我国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