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毕毕 业业 论论 文文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学 生 学 号 专 业 层 次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2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现状研究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 地图素养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素质,也是 中学地理教育培养的目标之一。 同时地图素养更是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 必备的素质。 那么何为地图素养呢?地图素养就是: 个体所形成的基本地图技能 和善于利用地图解决生产、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地图 素养的核心组成是地图特征、地图技能和地图意识三大板块。 在新课程实施至今,中学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 理课程实施的效果。而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又对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取 着决定
2、性的作用。因此,要衡量一个中学地理教师的地图素养就必须对 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 本文就中学地理教师地图素养的现状作以下分析和研究。即:针对 地图素养三大核心组成地图特征、地图技能、地图意识。从明确培 养目标、发挥示范作用、把握实践时机等方面作相应的分析和研究以及 作出了相应的路径及分析。 首先阐述地图素养的三大特征及其妙用。 地理课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一门课程。 是学校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他又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常常需要将具有时空 和地域因素的复杂事物表现出来。这时,地图的选用和引导学生读图在 地理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图它对事物的陈述和再
3、现已不在是概念的而是形象和直观的, 不仅是线线方式而且是平面或空间的”。 它具有重点突出, 寓意深刻等特 点。心理学实验表明;人单凭听觉一份材料三天后只能记住15,单凭 视觉后能记住40。视听结合三天后能记住75。可见对知识的记忆, 利用视觉所产生的效果优于听觉,视听结合效果更佳。如中央电视台每 天播出的天气预报,就是通过动感地图来说明天气变化的。这样既生动 又形象地方便观众轻松的记住了天气情况。 可见,地图教学法完全符合心理学的感知原理。能把语言表述与地 图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视听并用,以强其接受能力。 地图素养的第一个特征是它的直观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直观是一种发展观察力发展思
4、想的动力,它能 给知识带来一种情绪色彩。 ”由于是视觉、 听觉、 感受和思维同时进行的, 在学生的意识里就形成一种在心理学上称之为情绪记忆的的东西。与在 学生记忆里留下的每一个表象和概念联系在一起,不仅有想象和创新, 3 而且有感情和内心感受。 例如, 为了直观地表示“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的速度”这一课题时, 我们可以参照七年级上册“地理”第39页插图并在其讲桌上展示相应的大 挂图。然后把阅图分别向学生提示,即: 1、这是一个坐标图。横坐标表示年份,纵坐标表示人数(亿为单 位) 。 2、柱状图表示当年的人口数。 3、等值线与横坐标平行。 通过阅图我们得到以下信息。 一、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
5、二、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相当缓慢。此后,世界人口进 入迅速增长的时期。 到1900年10月12日, 世界人口总数已突破60亿大关。 目前,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速度在持续增长。 三、“按照近20年的人口增长速度,世界上平均每年要增加8158万 人,每天要增加224万人,每小时要加9313人,每分钟要增加155人, 每妙钟要增加26人。可以说,我们正处于一个人口爆炸的时代”。 四、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 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特别是人口增长与人口素质的不 对等,给人类带来的是低素质的劳动力和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才是最急需 的解决的大问题之首。
6、为此, 中国教育部部长周济在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 强调“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课程改革的本质是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的问 题, 是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成人力资源,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你看, 这么多的信息, 仅只地图的展示和参阅, 就让学生一目了然。 可见,在地理教学活动中,文字性的东西往往抽象、难懂。不能给 学生带来形象的感受。此时,如果把教材脉络结构方面复杂抽象的潜隐 的问题通过挂图的形式使之条理地、直观地、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就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地图教学法的第二个特征是它的形象性。 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尽管也有判断,甚至还可能有推理,但 是,这些判断推理都不是抽象的,而是从具体和形象出发。并且始终伴 随着感性形象。 鉴于此,我们在识别地理轮廓图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和培养想象 力。常把地理轮廓图人为想成某些事物。 如:越南这个国家的轮廓像一只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