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 I 第一节 干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二节 喷雾干燥简述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 牛奶的喷雾干燥法 9 第二章 设计计算 11 第一节 设计题目及工艺条件 . 11 第二节 工艺计算 11 第三章 结构设计 14 第一节 雾化器的选择 14 第二节 塔径的计算 14 第三节 塔高计算 15 第四节 热风分布器设计 .15 第五节 选用保温层 19 第六节 连接管路计算 20 第四章 强度计算 22 第一节 确定壁厚 22 第二节 干燥塔强度计算 .22 第三节 开孔补强 26 第五章 附属设备的选择 .
2、27 第一节 加热器的选择 27 II 第二节 选用旋风分离器 .27 第三节 法兰设计 28 第四节 阻力损失计算 28 第五节 选用风机 31 第六节 人孔兼视镜,灯孔设计31 第七节 振打器选型 31 第八节 星形排料器选型 .32 参考文献 .33 致谢 . 错误错误!未定义书签。未定义书签。 附录 35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干燥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干燥技术有很宽的应用领域。面对众多的产业、理化性质各不相同的物料、 产品质量及其他方面千差万别的要求,干燥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具有实 验科学性质的技术。 通常,在干燥技术的开发及应用中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和技术。第一是 需要了解
3、被干燥物料的理化性质和产品的使用特点。 第二是要熟悉传递工程的原 理,即传质、传热、流体力学和空气动力学等能量传递的原理。第三要有实施的 手段,即能够进行干燥流程、主要设备、电气仪表控制等方面的工程设计。显然, 这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不属于一个学科领域。而在实践中,这三方面的知识和技 术又缺一不可。所以干燥技术是一门跨行业、跨学科的技术。 现代干燥技术虽已有一百多年的发展史,但至今还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大 部分干燥技术目前还缺乏能够精准指导实践的科学理论和设计方法。实际应用 中,依靠经验和小规模试验的数据来指导还是主要的方式。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 有以下几方面: 原因之一:是干燥技术所依托的一些基
4、础学科(主要是隶属于传递工程范畴 的学科)本身就具有实验科学的特点。例如,空气动力学的研究发展还要靠“风 洞”试验来推动,就说明它还没有脱离实验科学的范畴。而这些基础学科自身的 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了干燥技术的发展水平。 原因之二:是很多干燥过程是多种学科技术交汇进行的过程,牵涉面广、变 数多、机理复杂。例如在喷雾干燥技术领域,被雾化的液滴在干燥塔内的运行轨 迹是工程设计的关键。而液滴的轨迹与自身的体积、质量、初始速度和方向及周 围其他液滴和热风的流向流速有关。但这些参数由于传质、传热过程的进行,无 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而且初始状态时,无论是液滴的大小还是热风的分布都 不可能是均匀的。显然,对于如此复杂、多变的过程只凭借理论计算来进行工程 设计是不可靠的。 原因之三: 是被干燥物料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 其理化性质也是各不相同的。 不同的物料即使在相同的干燥条件下, 其传质、 传热的速率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如果不加以区别对待,就有可能造成不尽人意的后果。例如某些中草药的干燥, 虽然同属一种药材只因为药材产地或收获期存在区别就须改变干燥条件, 否则产 品质量就会不合格。 2 以上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