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毕业设计毕业设计( (论文论文) )题目题目 学生姓名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导师姓名 专专 业业 报告日期报告日期 班班 级级 指导教指导教 师意见师意见 签字签字 年年 月月 日日 专业专业( (教教 研室研室) )主主 任意见任意见 年年 月月 日日 系主任系主任 意意 见见 年年 月月 日日 1 1.1.选题意义选题意义 在工厂里,电能虽然是工业生产的主要能源和动力,但是它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 重一般较小(除电化工业外)。电能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并非在于它在产品成本中 或投资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少,而是在于工业生产实现电气化可以大大增
2、加产量,提高产 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有利于实现生产过程自 动化。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工厂的电能供应突然中断,则对工业生产可能造成严重药 中的后果。因此,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工业生产实现工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由于能源节约是工厂供电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能源节约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具有十分 重要的战略意义,做好工厂供电工作,对于节约能源、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也有重要的作 用。 变电站是电力系统组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电力网中线路的重要连接部分,其作用 是变换电压、汇集和分配电能。变电站能否正常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稳定和安全,由 此可见变电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3、.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一直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热点技术之一。 目前全国已投入运行的 35500kV 变电站约 20000 座(不包括用户变),而且每年新增变 电站的数量约为 3%5%,也就是说每年都有千百座新建变电站投入电网运行,新建变电 站基本上都采用了自动化系统模式,同时每年还有许多老变电站的技术改造,也基本上 以自动化系统模式为主。而我们的设计也是按其要求采用了自动化系统模式,从而实现 无人值班。 变电站大致分为一次部分和二次部分,二次部分技术更新比较快. 变电站二次部分传统按功能分为四大类产品:继电保护、故障录波、当地监控和
4、远 动。按系统模式出现顺序可将变电站自动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集中式 RTU 加常规保护模式 80 年代及以前,是以 RTU 为基础的远动装置及当地监控为代表。该类系统实际上 是在常规的继电保护及二次接线的基础上增设 RTU 装置,功能主要为与远方调度通信实 现“二遥”或“四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联结 通过硬接点接入或串行口通信较多。此类系统称为集中 RTU 模式,目前在一些老站改造 中仍有少量使用,此阶段为自动化的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面向功能设计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加微机保护模式 第二阶段始于 90 年代初期,单元式微机保护及按功能设
5、计的分散式微机测控装置 2 得以广泛应用,保护与测控装置相对独立,通过通信管理单元能够将各自信息送到后台 或调度端计算机。特点是继电保护(包括安全自动装置)按功能划分的测控装置独立运 行, 应用了现场总线和网络技术, 通过数据通信进行信息交换。 此系统电缆互联仍较多, 扩展性功能不强。 第三阶段:面向间隔、面向对象(Object-Oriented)设计的分层分布式结构模式 第三阶段始于 90 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 按间隔为对象设计保护测控单元,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 分布式自动化系统。目前国内外主流厂家均采用了此类结构模式。110kV
6、 以下电压等级 变电站,保护测控装置要求一体化、110kV 几以上电压等级保护测控大多按间隔分别设 计,对超高压变电站的规模比较大的系统,为减少中间环节,避免通信瓶颈,要求装置 直接上以太网与监控后台通信,甚至要求保护和监控网络独立组网,由于采用了先进的 网络通信技术和面向对象设计,系统配置灵活、扩展方便。 现在的变电站,分层分布式技术成为潮流。若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二次设备分布现 状可纵向分为三层:变电站层、网络层、间隔层。 山西晋煤集团翼城晟泰青洼煤业有限公司以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为主体,对原翼城县青洼煤炭开采有限公司、原山西翼城东坪煤业有限公司进行兼并 重组,重组后企业核准名称为山西晋煤集团翼城晟泰青洼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方案 批复后,为了保证矿井建设并满足矿井生产需要,本设计要求根据提供的该矿原始数据 资料,完成该矿供电系统规划和地面 35kV 变电站供电系统初步设计。 3.主要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 1、地面变电所接线方式的确定; 接线方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