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国阳一矿国阳一矿南条带南条带 15#15#煤煤四采区四采区设计设计 摘摘 要要 本矿井地表地势属低山和中高山地形,最高处1125m,低处为605m,区内山顶多 为黄土复盖,山坡及沟谷两侧,岩层出露良好。根据开拓开采设计确定,该矿井采用 主副立井上下山开拓。 本矿井的瓦斯含量大,属于高瓦斯矿井,为了满足矿井通风,全矿采用两翼对 角式通风。同时考虑到井田走向较长,为了减少通风阻力,我们设计的大巷的地断 面面积较大,以保证矿井的正常通风。 依据地质资料知,四采区煤层平均厚度为 7.12 米,采区较规整,厚度变化不大, 因此四采区设计的主要原则是: (1)按综采低位放顶煤采区设计。 (2)遵循综
2、放工作面开采特点,简化采区巷道布置,力求施工简单易行。 (3)采区准备巷见 15#煤后,均沿 15#煤层顶板布置,给开采后的通风密闭工作创 造条件。 (4)工作面采长及走向尽可能适应高产高效的要求。 采区设计的主要特点 (1)本采区巷道布置简单。 (2)工作面巷道布置采用一进一回、内错尾巷、走向高抽巷布置形式,为高产高 效创造了条件。 (3)工作面顺槽与采区回风巷立交处采用立式风桥,便于通风管理及施工组织。 (4)便于采区和工作面接替,有利于采空区侧巷道的施工。 关键词:矿井开拓;采区巷道;采区通风;安全防护 ii 目目 录录 第一章 矿井概况 . 1 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 1 一、矿井开采井
3、田范围 1 二、井田地层情况、煤层赋存、储量、主要地质构造、工业广场 1 三、水文地质情况 6 四、矿井瓦斯、煤尘和煤的自燃 6 五、矿井相邻关系情况等基础资料 7 第二节 矿井开拓概况 7 一、矿井开拓方式 7 二、井田内划分开采水平数目及标高 8 三、大巷布置方式 8 四、井底车场形式、通过能力确定 8 五、矿井通风方法,通风系统等 9 第二章 采区基本开采条件 10 第一节 采区基本条件 10 一、 采区开采范围,四邻关系及开采情况 10 二、采区储量 10 三、采区生产能力,服务年限计算确定 10 第二节 采区开采煤层条件 12 一、采区内煤层赋存特征 12 二、采区内主要地质状况,以
4、及对采区设计影响 12 三、煤质状况 13 第三章 采区巷道布置 . 15 iii 第一节 采区上山布置方案 15 一、巷道布置方案选择 15 二、回采工作面布置 17 第二节 采区主要生产系统 18 一、回采工作面 18 二、掘进工作面 18 第三节 采区开采顺序 19 第四章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及劳动组织 . 20 第一节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 20 一、本采区选用采煤方法 20 二、工作面设备选型 20 三、进行工作面采煤机进刀方式选择,及工作面支护阻力的确定 24 第二节 工作面劳动组织 25 一、劳动组织表 25 二、确定工作面循环方式,作业形式,进行采煤工作面循环图表编绘 26 第三
5、节 工作面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7 第五章 采区通风与安全 . 29 第一节 采区通风方式及系统 29 第二节 采区风量的计算及分配 29 第三节 采区总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32 一、采区负压 32 二、等积孔 33 第二节 安全通风措施 33 一、安全措施 33 二、减少摩擦阻力措施 34 iv 第六章 安全技术措施 . 35 第一节 预防瓦斯与煤尘爆炸措施 35 一、防瓦斯措施 35 二、防煤尘措施 37 三、控制爆炸传播的措施 38 第二节 预防水灾措施 38 第三节 预防火灾措施 39 第四节 其它措施 40 一、 顶板管理措施 40 二 、落煤与放煤措施 41 三、 移架及移溜措施 4
6、2 四、 通风管理措施 42 五、避灾路线 44 六 、防排水措施 44 七、其它 44 参考文献 . 45 致 谢 . 46 1 第一章第一章 矿井概况矿井概况 第一节第一节 矿井基本概况矿井基本概况 一、一、矿井开采井田范围矿井开采井田范围 一矿位于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落雁垴庙梁分水岭便是阳泉市、盂县 在井田内的行政分界线,井田西南部、南部和东部分别为阳泉市旧街、辛兴及平坦乡 管辖;西北部、北部分别归盂县的南娄、路家村及阳泉市的燕龛乡和荫营镇管辖。 二、二、井田地层井田地层情况、煤层赋存、储量、主要地质构造情况、煤层赋存、储量、主要地质构造、工业广场、工业广场 (一)地层情况 本井田为石炭二叠纪煤系地层,即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太原组含煤性 最好、其次为山西组,本溪组含煤性最差。太原组是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之一,连续沉 积于本溪组地层之上。 全组厚度 90130m, 平均 121.82m, 由灰色、 深灰色砂质泥岩、 泥岩,灰白色细中粒砂岩,深灰色石灰岩和煤组成。有三层石灰岩,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