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 录 第一章: 井田基本概况 第二章: 采区地质概况 第三章: 采区储量及生产能力 第四章: 采区方案设计 第五章: 采煤工艺 第六章: 采区生产系统 第七章: 采区施工设计 第八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九章: 技术经济指标 第一章第一章 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矿区概述及井田地质特征 第一节第一节 矿区概述矿区概述 一、一、 地理位置与交通地理位置与交通 1 地理位置 四矿位于河南平顶山矿区西部,平顶山市西北郊约 5km,为平煤集 团总公司的主干矿井之一。行政区划隶属平顶山市管辖,主井地理坐标 东径 1131326,北纬 334703。 图 1 -1 四矿交通位置图 2 、范围 四矿主要开采
2、己煤段煤层中的己 15,己 16-17 煤层,现确定的边 界如下: 北部:以-800m 底板等高线为界。东部:与三矿相接, 。南部止 于各煤层露头风氧化带。西部:与十一矿毗邻。 3、交通条件 井田东部和西部分别有京广、焦枝两条铁路干线穿过;东南距孟 (庙)宝(丰)铁路线上的平顶山火车站 9km,该站向东 70km 与京广 铁路孟庙火车站相接;向西与宝丰火车站约 28km 与焦枝线相接。矿区 专用铁路通过矿口与国铁接轨。公路四通八达,向北经襄城可分别至许 昌、禹县、新郑、郑州;向北西经郟县至临汝、洛阳;往西经宝丰至鲁 山,向南可通往叶县、舞阳、南阳等地,交通极为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二、二、 自然
3、环境自然环境 1、地形地貌 平顶山煤田地处汝河以南、沙河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带。北部主要由 二迭纪平顶山砂岩组成的低山,自西向东有红石山、龙山、擂鼓台、落 凫山、 平顶山、 马棚山等, 为地表分水岭, 最高点擂鼓台标高+505.60m, 龙山+464.37m; 南部主要由震旦纪片岩和片麻岩及寒武纪灰岩组成走向 西北的丘陵山地,有蝎子山、芦山和九里山,海拔+150158m。井田位 于低山丘陵的槽形谷地之间,为一北高南低的倾斜平原。标高+90 130m。 2 河流 沙河位于井田外南部, 流向东南, 属淮河水系, 河床宽阔坡度平缓, 最大流量 3300m3/s;旱季流量为 0.8m3/s。西南部的白龟山
4、水库为本区 最大的地表蓄水体,库容量为 3.21 亿 m3;南部湛河呈东西向从井田南 部煤层露头带经过。 红旗渠自井营经九矿流入井田, 为一农田灌溉水渠, 此外井田内发育有多条南北向季节性冲沟,雨后洪水汇入湛河向东排 泄。 3 矿区气候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最高 气温 42.6(1996 年 7 月 19 日), 最低气温-18.8 (1955 年 1 月 3 日) , 历年平均气温 14.9,冰冻期一般为 11 月到次年 3 月。年最大降雨量 1323.6mm(1964) ,年最小降雨量 373.9mm(1966) ,年平均降雨量 742.6mm,月最大降雨量 366mm(1971 年 6 月) ,雨季多集中在七、八、 九月份,约占年降雨量的 50%。年最大蒸发量 2823.6mm(1959) ,年最 小蒸发量 1490.5mm(1964) ,月最大蒸发量 408mm(1959 年 7 月) ,月 最小蒸发量 40.7mm(1957 年 1 月) 。 平均绝对湿度 13.5mm, 平均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