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章第一章 绪绪 论论 1.1 概述 纵观当今世界,经济发达的强国,无一不是公路发达的国家。公路已成为一 个国家生产力是否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年来,我国公路建设已取得巨大成就。回顾我国公路发展历程,对比世 界公路发展趋势,可以认为,我国公路交通正处于扩大规模、提高质量的快速发 展时期。但是,由于基础十分薄弱,我国公路建设总体上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的需要, 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从公路技术等级看, 在全国公路总里程中还有近 20 万公里等外公路,等外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 达到 14.4%,西部地区更高,达到 21.8,技术等级构
2、成不理想。从行政区划分 布看,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公路发展在各地区之间存在着较大差 距,总的来看,东部地区公路密度较大,高等级公路的比例也较高,明显高于全 国平均水平,更高于中、西部地区水平。 1.2 线路简介 1.2.1 线路设计背景 宜章,至今已有 1380 多年的历史,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 孔道”。全县总面积 2142.72 平方公里,总人口 54 万人,下辖 27 个乡镇,349 个行政村,其中有 16 个乡镇与广东的乐昌、阳山、乳源、连州等县市接壤,湘 粤边界线长达 220 公里。 宜章县交通发达。 公路有 107 国道、 京珠高速公路、 1803 省道贯通南
3、北东西,铁路有京广复线及白杨支线、坪梅支线纵横交错,及正在修 建即将开通的宜连一级公路。 近几年来,宜章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实施了以“变资源 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为主要内容 的“三变战略”,瞄准粤港澳市场,宜章将被建设成为粤港澳市场的“物资后备 库”。 1.2.2 线路设计的意义 2 交通运输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 是联系国民经济各领域及城市 和乡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 本段设计线是湖南宜章至凤头岭地区的高速公路的一段,地处湘粤边界,是 宜章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连通宜
4、章与凤头岭的重要的 公路运输通道。因此本段设计线不论对满足交通增长的需求,还对宜章地方经济 的促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3 当地自然地理条件 本设计线地处湘粤边界,极端最低气温 - 16 - 12 ,年降水量 1600 毫米,无霜期 292 天。地下水位埋深为谷地 23m,山岭大于 5m。地貌类型 为湿润中山和低山重丘。地势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西北部向中部东部倾斜。最 高的莽山主峰海拔 1902.3 米。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长乐水等。当 地土质及其岩性主要为红粘性土粗粒岩、细粒岩、可溶岩。 1.4 1.4 公路等级的确定公路等级的确定 交通量是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断面的交通流量(既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断 面的车辆数目) ,根据对湖南宜章到凤头岭近期交通量调查 代表车型 车型分类 数量(辆/d) 桑塔纳 小客车 1125 解放 CA15 中型车 780 交通 SH141 中型车 562 日野 ZM440 拖挂车 109 长征 XD160 大型车 724 黄河 JN162 大型车 895 东风 EQ140 中型车 654 太脱拉 138 大型车 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