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学毕业设计(论文) 1 0 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交通的便利程度和安全性 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桥梁又是现代交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于此同时,桥梁建设 得到了迅猛发展,我国桥梁工程无论在建设规模上,还是在科技水平上,均已跻身世界先 进行列。各种功能齐全、造型美观桥梁开始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给人们带来方便 的同时很多桥梁也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性建筑。 本设计为葫芦岛市女儿河大桥下部结构设计,是根据公路桥涵设计手册系列丛书, 以及依照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公路桥涵设计规范(JTG 系列)拟定设计而成。在设计过程中, 作者还参考了诸如桥梁工程、土力学、基础工程
2、、桥涵水文、桥梁结构力学、材料力学、 专业英语等相关书籍和文献。 设计中考虑了各种尺寸与材料的选用符合规范中对强度、 应力、 局部承压强度的要求, 并且产生在规范容许范围内的变形,使桥梁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能够达到安全,稳定和耐 久的标准。在可预期偶然荷载下仍能达到基本正常使用的标准。设计时还充分考虑女儿河 大桥所处区域的地质和水文条件,既保证符合规范要求,同时保证因地制宜并且便于施工 和维护,并且兼顾桥梁本身的美观性与社会经济性,既要设计合理,又要起到良好的社会 经济效益。 *:女儿河大桥下部结构设计 2 1 原始资料及方案比选 女儿河大桥位于葫芦岛寺缸线上,桥孔布置为 4 35m的预应力混凝
3、土 T 型简支梁桥, 桥梁全长 140m。本桥上部为预应力混凝土 T 型梁,下部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墩台。 1.1 技术设计标准 1)桥面净宽:10.5m; 2)荷载等级:公路级荷载; 3)设计洪水频率:1/100; 4)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5)环境类别:级; 6)计算行车速度:60km/h; 7)公路等级:公路级,二车道。 1.2 主要设计依据 1)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 2)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 3) 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 (JTG D63-2007) ; 4) 公路桥涵设计手册墩台与基础 ; 5
4、) 公路桥梁墩台设计与施工 ; 6)女儿河大桥设计资料。 1.3 工程地质资料 根据地质勘察,得出地形、地貌及地层的特征如下: 1)地形地貌:女儿河大桥位于葫芦岛市缸屯镇钢东村北侧,勘察场地较平坦,属河 谷、洪积相地貌。 2)地层特征:地层由上至下主要划分为三层:.圆砾、.强风化花岗岩、.中风化 花岗岩,各岩层特征分述如下: (1)圆砾:黄褐色,松散中实,以稍密为主,由辉岩、砂岩、安山岩、花岗岩等 卵、砾及长石、石英质砂砾组成,卵、砾呈中风化、次圆状,级配中等,厚度 3.43.7m, 基层标高 92.2193.26m,分布普通。 (2)强风化花岗岩:太古界,黄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由长石、
5、石英、云母 等矿物组成,结构部分破坏,风化裂隙发育,岩石较软,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3 级。控制层厚 2.03.8m,层底标高 88.4191.26m,分布普遍。 (3)中风化花岗岩:黄褐色,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结构少部分破坏,风化裂隙较 发育,矿物成分主要为长石、石英和云母,岩石硬度较大,岩芯呈短柱状,属较软岩,岩 体基本质量等级为级,岩石质量指标 RQD 较好。控制层厚 3.64.5m,层底标高 84.81 86.76m,分布普遍。 3)地下水状况: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水量较丰富,属第四季孔隙 式潜水类型,地下水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无腐蚀性。 4)该区域地震
6、基本烈度为度,标准冻层深度为 1.10m。 5)岩土层承载力(表 1-1) 表 1-1 岩石承载力 Tab.1-1 Rock capacity list 图层编号 岩(土)层名称 容许承载力 o 水下钻孔灌注桩 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 sik q) 极限侧阻力端准值 ( pk q) 圆砾 400 130 强风化花岗岩 500 140 1800 弱风化花岗岩 1200 200 2800 注:单位:KPa 1.4 水文资料 桥位滩面广阔,主河槽沟形不太明显,相对较窄,河道弯曲。测量时水面宽约 5.0m, 水深约 0.5m。设计洪水频率为 1/100,设计流量为 3895.00sm 3 ,设计水位为 100.501m, 桥址上游汇水面积 542 2 km/s。 1.5 气候资料 该地区地处严寒地区,年平均最高气温为 30,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4,本区地震 基本烈度为度。 1.6 桥型拟定 从桥梁受力体系可以将桥梁分为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和刚架桥,从安全、 适用、经济和美观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