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摘要摘要 伴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嵌入式技术(Embedded Technology)及硬件的成 熟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人类进入了所谓的后 PC 时代。 于此同时,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通讯技术的提高级多媒体信息需求的增加, 各种各样的网络架构都被拿来作为信息传输的媒介。从传统的电信网络 。在各 种网络上,将资料,语音及视频,封装打包,以提供有效率,节省成本及多样化 的服务,这是未来的趋势。于是 VOIP( video over IP)技术应运而生,得到了 长足的发展,有了多种应用,如视频会议,可视电话,多媒体协同工作等。而这 些应用由于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所用的终端往往不是普通的 pc
2、机而是嵌入式 设备,所以有其一定的特殊性。 本文将主要介绍 Video over IP 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讨论相关技术,并 集中讨论 中的不足,提出自己一些想法。 关键词:关键词:VOIP,嵌入式,多媒体, AbstractAbstract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史嵌入式系统的定义与发展历史 20 世纪 70 年代,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才出现了历史性的变化。以微处 理器为核心的微型计算机以其小型、价廉、高可靠性特点,迅速走出机房;基于 高速数值解算能力的微型机,表现出的智能化水平引起了控制专业人士的兴趣, 要求将微型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系中,实
3、现对象体系的智能化控制。例如,将微 型计算机经电气加固、机械加固,并配置各种外围接口电路,安装到大型舰船中 构成自动驾驶仪或轮机状态监测系统。这样一来,计算机便失去了原来的形态与 通用的计算机功能。为了区别于原有的通用计算机系统,把嵌入到对象体系中, 实现对象体系智能化控制的计算机,称作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因此,嵌入式系统 II 诞生于微型机时代, 嵌入式系统的嵌入性本质是将一个计算机嵌入到一个对象体 系中去,这些是理解嵌入式系统的基本出发点。 1.1.1.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嵌入式系统的定义及特点 按照历史性、本质性、普遍性要求,嵌入式系统应定义为: “嵌入到对象体 系中的专用
4、计算机系统” 。 “嵌入性” 、 “专用性”与“计算机系统”是嵌入式系统 的三个基本要素。对象系统则是指嵌入式系统所嵌入的宿主系统。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与定义不同,它是由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衍生出来的。 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其特点会有所差异。 与“嵌入性”的相关特点:由于是嵌入到对象系统中,必须满足对象系 统的环境要求,如物理环境(小型) 、电气/气氛环境(可靠) 、成本(价 廉)等要求。 与“专用性”的相关特点:软、硬件的裁剪性;满足对象要求的最小软、 硬件配置等。 另外,在理解嵌入式系统定义时,不要与嵌入式设备相混淆。嵌入式设 备是指内部有嵌入式系统的产品、设备,例如,内含单片机的家用电器、 仪
5、器仪表、工控单元、机器人、手机、PDA 等。 1.1.2.1.1.2. 嵌入式系统两种应用模式嵌入式系统两种应用模式 嵌入式计算机系统起源于微型机时代, 但很快就进入到独立发展的单片机时 代。在单片机时代,嵌入式系统以器件形态迅速进入到传统电子技术领域中,以 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为主体,实现传统电子系统的智能化,而计算机专业队伍并 没有真正进入单片机应用领域。因此,电子技术应用工程师以自己习惯性的电子 技术应用模式,从事单片机的应用开发。这种应用模式最重要的特点是:软、硬 件的底层性和随意性;对象系统专业技术的密切相关性;缺少计算机工程设计方 法。 虽然在单片机时代,计算机专业淡出了嵌入式系统领
6、域,但随着后 PC 时代 的到来,网络、通信技术得以发展;同时,嵌入式系统软、硬件技术有了很大的 提升,为计算机专业人士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开辟了广阔天地。计算机专业人士 III 的介入,形成的计算机应用模式带有明显的计算机的工程应用特点,即基于嵌入 式系统软、硬件平台,以网络、通信为主的非嵌入式底层应用。 由于嵌入式系统最大、最广、最底层的应用是传统电子技术领域的智能化 改造,因此,以通晓对象专业的电子技术队伍为主,用最少的嵌入式系统软、硬 件开销,以 8 位机为主,带有浓重的电子系统设计色彩的电子系统应用模式会长 期存在下去。另外,计算机专业人士会愈来愈多地介入嵌入式系统应用,但囿于 对象专业知识的隔阂,其应用领域会集中在网络、通信、多媒体、商务电子等方 面,不可能替代原来电子工程师在控制、仪器仪表、机械电子等方面的嵌入式应 用。 因此, 客观存在的两种应用模式会长期并存下去, 在不同的领域中相互补充。 电子系统设计模式应从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中, 学习计算机工程方法和嵌入式系 统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设计模式应从电子系统设计模式中,了解嵌入式系统应 用的电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