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D6140A 普通车床装配工艺设计 1 1.绪论 装配技术是随着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和 生产批量增大而发展起来的。机械制造业发展初期, 装配多用锉、磨、修刮、锤击和拧紧螺钉等操作,使 零件配合和联接起来。18 世纪末期,产品批量增大, 加工质量提高,于是出现了互换性装配。 例如1789年, 美国 E.惠特尼制造 1 万支具有可以互换零件的滑膛 枪,依靠专门工夹具使不熟练的童工也能从事装配工 作,工时大为缩短。 19 世纪初至中叶,互换性装配逐步 推广到时钟、小型武器、纺织机械和缝纫机等产品。 在互换性装配发展的同时,还发展了装配流水作业, 至 20 世纪初出现了较完善的汽车装配线。以后,
2、进 一步发展了自动化装配。 根据产品的装配要求和生产批量,零件的装配 有修配、调整、互换和选配 4 种配合方法。 1)修配法 装配中应用锉、磨和刮削等工艺方 法改变个别零件的尺寸、形状和位置,使配合达到规 定的精度,装配效率低,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在大 型、重型和精密机械装配中应用较多。修配法依靠手 CD6140A 普通车床装配工艺设计 2 工操作,要求装配工人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熟练程 度。 2)调整法 装配中调整个别零件的位置或加 入补偿件, 以达到装配精度。 常用的调整件有螺纹件、 斜面件和偏心件等;补偿件有垫片和定位圈等。这种 方法适用于单件和中小批生产的结构较复杂的产品, 成批生产中
3、也少量应用。 3)互换法 所装配的同一种零件能互换装入, 装配时可以不加选择,不进行调整和修配。这类零件 的加工公差要求严格,它与配合件公差之和应符合装 配精度要求。这种配合方法主要适用于生产批量大的 产品,如汽车、拖拉机的某些部件的装配。 4)选配法 对于成批、大量生产的高精度部件 如滚动轴承等,为了提高加工经济性,通常将精度高 的零件的加工公差放宽,然后按照实际尺寸的大小分 成若干组,使各对应的组内相互配合的零件仍能按配 合要求实现互换装配。 按照装配过程中装配对象是否移动,分为固定式 装配和移动式装配两类。 CD6140A 普通车床装配工艺设计 3 1)固定式装配 在一个工作位置上完成全
4、部 装配工序,往往由一组装配工完成全部装配作业,手 工操作比重大,要求装配工的水平高,技术全面。固 定式装配生产率较低, 装配周期较长, 大多用于单件、 中小批生产的产品以及大型机械的装配。 2)移动式装配 把装配工作划分成许多工序, 产品的基准件用传送装置支承,依次移动到一系列装 配工位上,由各工序的装配工分别在各工位上完成。 按照传送装置移动的节奏形式不同,有自由节奏装配 和强制节奏装配。前者在各个装配工位上工作的时间 不均衡,所以各工位生产节奏不一致,工位间应有一 定数量的半成品贮存以资调节;后者的装配工序划分 较细,各装配工位上的工作时间一致,能进行均衡生 产。移动式装配生产率高,适用
5、于大批量生产的机械 产品。 对装配提出精度要求是为了保证机器、部件和组 件的良好工作特性。对于机床,装配精度将直接影响 被加工零件的精度。 正确地规定机器、部件和组件等的装配精度要 CD6140A 普通车床装配工艺设计 4 求,是保证机床精度的一个重要环节。装配的精度要 求既影响产品的质量,又影响产品制造的经济性。因 而它是确定零件精度要求和制定装配工艺措施的一 个重要依据。 对装配精度的要求,通常依据国家标准、部颁标 准或其他有关技术资料予以确定的。通用机床总装后 应符合我国“第一机械工业部标准”规定的要求。标 准钟,除了对所有机床都使用的“金属切削机床通用 技术要求”外,还对不同类型的机床
6、规定了相应的精 度标准。这些标准,主轴是根据机床的功能、加工精 度要求、工作状态(如受力变形、工作磨损等)和本 身的制造经济性等制定的。 我国400mm普通机床装配精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相对运动精度(如溜板箱在导轨上的移动精度、主 轴回转精度) 。相互位置精度(如距离精度、同轴 度、平行度、垂直度) 。显然,相对运动精度的保证 又是以相互位置精度为基础的。配合表面间的配合 质量。配合质量是指两个零件配合表面之间达到规定 的接触面积的大小和接触点的分布情况。它主要影响 CD6140A 普通车床装配工艺设计 5 接触刚性,同时又对相互位置精度和相对运动精度的 保证有一定影响。 任何机床都是由许多零件和部件所组成。 按照规定 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结合成组件,并进一步结 合成部件以至整台机床的装配过程,分别叫做分装、 部装和总装。 机床装配是整个机床制造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车等工作。它是对机床 设计和零件加工质量的一次总检验,能够发现设计和 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以不断改进。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就是 CD6140 普通车床装配工 艺的设计,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