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1. 前言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5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5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5 1.4 研究内容 6 1.5 研究的方法 6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 7 2 研究的理论依据 . 7 2.1 土地价格 7 2.2 土地集约利用及其内涵 . 8 3 以*市为例对土地价格和土地集约利用之间关系的研究 . 8 3.1*市的选择 . 8 3.2 土地利用集约度评价指标体系 10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10 3.2.2*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12 3.3 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关系 15 3.3.1
2、土地价格趋势 . 15 3.3.2 土地价格与土地利用集约度关系分析 15 4 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措施 17 4.1 加大土地供应调控力度,保持土地价格基本稳定 . 17 4.2 疏导土地价格内部结构矛盾。 18 4.3 完善土地价格政策,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 20 4.4 大力推进土地市场建设,完善土地交易市场竞争机制 21 4.5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土地价格管理体制 . 22 参考文献 . 23 关于*市完善土地价格机制促进土地资 源集约利用的研究 摘要:摘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集约利用城市土地,是我国土地管理 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常在成熟的土地市场中,土地资源的配置
3、直接 受到价格的影响,理论上表现为土地价格与集约度成正相关关系。本 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综合评价指标,研究土地 价格和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关系, 并鉴于土地价格主要由土地取得成 本、开发成本和政府收益三部分构成,本课题从分析土地市场实际情 况入手, 研究当前土地价格管理体制、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以及土地价 格体系中征地、拆迁安置补偿、配套开发建设、行政划拨、批租出让 等方面价格问题,并就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促进土地资源的集约 利用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关键词:土地集约利用 土地价格 层次分析法 *市 1.1. 前言前言 1.1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 土地是由土壤、岩石、矿
4、藏、水、空气、植被等组成的自然综合 体。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市土地资源 十分有限,建设用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交易价格不断攀升,已引起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市土地资源紧缺,形势严峻。全市土地总面积 5797 平方千米, 其中农用地占 80 ,建设用地 13.3,未利用地占 6.7。 (图 1) 人均土地面积 0.23 公顷,不到全国水平的三分之一。当前,国家对 土地的宏观管理日益趋紧,可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深化土地价格改 革, 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合理配置土地资源, 是提高*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所在。 农业占地, 80% 未利用地, 7
5、% 建设占地, 13% 农业占地 建设占地 未利用地 图 1 *市土地利用结构 1.2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 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 随 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有限的土地资源需 要满足“吃饭”与“建设”的需要,根本出路就是加强土地的集约利 用,而土地价格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 *市是中国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 但随之而 来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布置格局,不仅浪费 了土地资源,更制约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所以充分认识到节约集约 利用土地尤为重要。 完善土地价格形成机制, 促进土
6、地资源集约利用, 是解决建设用地需求旺盛及土地供应不足之间矛盾的基本途径, 也是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未来土地利用方向的必然之路。 1.31.3 国内外研究概况国内外研究概况 1.3.11.3.1国外研究概况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关注始于对农业用地的研究。18世纪, 古典经济学家杜尔格、 安特生和李嘉图等在研究农业地租问题时,发 现并证明了农地集约耕作中的报酬递减规律, 并认为集约利用是级差 地租产生的原因。后来,马克思指出, “在经济学上,所谓耕作集约 化,无非是指资本集中在同一土地上,而不是分散在若干毗连的土地 上。 ”随着人们对土地利用范围的扩大和人地矛盾的日益突出,土地 集约利用由农业土地利用扩展到城市土地利用, 农业土地集约利用的 概念也就引入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中。美国著名土地经济学家理查 得伊利1924年出版的土地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指出: “对现在已 利用的土地增加劳力和资本,这个方法叫土地利用的集约。 ”伊利在 该书中还阐明了人口、 土地资源的稀缺性、 地价等因素对城市土地集 约利用的影响,指出: “地价昂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