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 毕业课题设计论文 题 目:应用科学技术改进采矿方法创效益应用科学技术改进采矿方法创效益 所在系(部) : 学 科 专 业: 煤矿开采技术 作 者 姓 名: 指导教师姓名: 学 号: 答 辩 日 期: 2012 年年 6 月 2 应用科学技术改进采矿方法创效益应用科学技术改进采矿方法创效益 摘 要 矿井各项指标的良性走势源于技术的应用,源于先进设备的引 进,源于对新技术性能工艺的消化吸收,源于职工培训之后职工素质 的提高, 所有这些都表明, 坚持科学, 坚持开拓创新, 矿井才能安全、 和谐、快速发展。坚持优化设计与强化管理相结合,坚持应用先进技 术与淘汰落后工艺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与全面推
2、进相结合,坚持清 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相结合。在井下、地面各环节、各系统应用先 进技术、引进先进设备,全面提升了矿井的本质安全程度。我就围绕 这一主题, 粗略的介绍目前我所了解关于的煤矿开采及煤矿巷道掘进 的现状以及未来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薄煤层 地质条件 支护方式 回采工艺 钻爆法 3 目录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4 1.1 引言 .4 1.2 研究现状 .4 1.2.1 煤炭工业的行业性质 .4 1.2.2 煤炭分布与类型 .4 1.2.3 煤矿开采新技术应用 5 1.2.4 环境问题 5 第第 2 2 章章 采煤工艺与掘进工艺采煤工艺与掘进工艺 6-9 2.1 回采工作面位置
3、及井上下关系 6 2.2 回采工作面参数及回采情况 6 2.3 地质构造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7 2.4 回采工艺 .8-9 2.5 全岩掘进施工 .10-12 第第 3 3 章章 顶板控制顶板控制及支护形式及支护形式 12-14 3.1 顶板支护设计 .12 3.2 支护设备及数量 .13 3.3 支护设施及配套设施规格 .14 3.4 全岩巷支护 .14 第第 4 4 章章 运输系统及劳动组织运输系统及劳动组织 15-16 4.1 回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方式 15 4.2 掘进工作面运输 .15 4.3 机电运输安全 .16 4.4 劳动组织优化 .16 第第 5 5 章章 通风与安全通风与安全
4、.17-20 5.1 回采工作面通风 .17 5.2 掘进通风 .17 5.3 通风注意事项 .18 5.4 矿井通风安全控制 19 5.5 通风安全管理 .19 5.6 矿井通风系统评价综合指标 kq 的计算 20 第第 6 6 章章工作面工作面灾害事故的总体防治灾害事故的总体防治 .21-26 6.1 瓦斯防治 21 6.2 顶板事故的防治 22-24 6.3 煤尘防治 25 6.4 矿井火灾 26 致 谢 27 参考文献 28 4 第第 1 1 章章 绪论绪论 1.1 1.1 引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煤国,煤炭产量约占全世界产量的 40%,而我国又是世界 上煤矿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5、,煤矿安全生产是整个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随着 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这相应地要求我国的采 矿技术的飞速发展。这几年我国煤炭采矿设备正在向自动化、信息化、大型化、 集约化方向发展,煤炭的开采强度和速得到极大的提高:但同时我们不得不面对 的是这几年中小煤矿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的局面。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但 主要与我国的中小煤矿设备革新慢、适应性差、技术不过关等因素有关。生产技 术的发展缓慢越来越成为我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也是广大技术人员需 要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1.2 1.2 研究现状研究现状 1.21.2. .1 1. .煤炭工业煤炭工业的行业性质的行业性
6、质 煤炭开采是资源性行业,煤矿的寿命取决于拥有的资源量;安全生产状况 受其资源条件的限制;煤炭资源条件差别很大,开采条件属中等偏下水平;大多 数煤矿远离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发展不平衡性在工业行业中十分突出。 煤炭开采 是高危行业, 煤矿存在瓦斯、 顶板、 自然发火、 突水、 爆炸等多种灾害隐患; 致 灾因子共存于同一作业空间,容易引发事故;我国煤矿主要是井工矿,开采深度 深,作业环境、照明等条件差,不利于生产安全;容易引起多种灾害的藕合。 1.2.1.2.2 2. .煤矿分布与煤矿分布与类型类型 我国煤矿自然条件差,地质条件复杂。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 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 工程设施。我国煤炭资源赋存丰度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呈逆向分布特点,使煤炭 基地远离了煤炭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