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毕设资料网! | 帮助中心 毕设资料交流与分享平台
毕设资料网
全部分类
  • 毕业设计>
  • 毕业论文>
  • 外文翻译>
  • 课程设计>
  • 实习报告>
  • 相关资料>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毕设资料网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煤化工课程设计

    • 资源ID:1436457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44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100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00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验证码:   换一换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煤化工课程设计

    1、 1 第 1 章 前 言 1.1 概述 固定床煤气化技术是最先实现运用的工业化技术, 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合成氨工 业为粮食增产和军工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国之大事无非足粮足兵,粮食充足则 天下大定,诸项事业皆可繁荣;兵坚器锐则国自安,外敌无隙可乘。德国作为后起的帝 国主义国家,外无广大的殖民地可供掠夺并提供原料,国内资源缺乏。但是德国通过发 展合成氨工业,既解决了粮食问题,又解决了军事工业发展必须的硝铵供应,遂有能力 起而与日不落帝国争夺生存空间,历数年而不败,最后因石油供应短缺和美国参战而被 迫投降。处理战后国际格局安排的巴黎和会,其中重要但已为人忘却的决议之一就是要 求德国向全世界公

    2、开合成氨工业的技术。合成氨工业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可见。巴黎和会 后,全世界均以煤为原料,采用固定床煤气化技术发展合成氨工业。民国时期,国民政 府最重大的工业建设之一即为南京永利宁钮厂年产 6 万吨合成氨装置,1937 年毁于抗 日战争。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是全球煤化工发展的黄金时间时期,但随着石油的大量发现,中 东廉价石油的开发,石油化工兴起,煤化工逐步退出。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世界除 中国和南非外煤化工时代已经完全结束,煤气化技术的发展完全停止。上世纪七十年代 石油危机爆发后,煤气化技术再度受到重视,相继开发了德士古水煤浆气化、壳牌煤粉 气化等技术,并建立示范工程用于联合循环发电。但是仅有美国

    3、帝斯曼公司采用德士古 水煤浆气化技术建设的甲醇、 醋酸装置进入商业化运行, 其余项目均止于示范工程阶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国外的煤气化技术进入中国,用于合成氨甲醇的新建项目以及油 头合成氨装置的技术改造。 中国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资源条件, 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大规模地采用固定床煤 气化技术进行合成氨生产,用以解决国家面临的极为严重的粮食短缺问题。当时由国务 院副总理陈云亲自抓这项工作。以当时化工部副部长侯德榜发明的碳铵为产品路线,在 全国每个县均建立小合成氨厂,甚至于有的县建立了数个合成氨厂。这些小合成氨厂大 部分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并逐步稳定运行。同时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随着中国 与

    4、西方关系的缓和,我国用石油换取的宝贵外汇先后引进了前十三套和后十三套合计 26 套的年产 30 万吨合成氨 52 万吨尿素装置,大约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相继建 成投产,使我国化肥产量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显现爆炸性的增长。此时,杂交水 稻良种的培育也已成功,并进入大规模推广阶段。这是我国在八十年代初期粮食巨幅增 长、并一举解决千百年来未能解决温饱问题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技术原因。 八十年代后期,我国的粮食和化肥均出现短时期的过剩。合成氨工业的发展从量的 2 扩增进到质的提高阶段。大量竞争力差的小合成氨厂逐步退出生产,剩下的小合成氨厂 通过不断的技术改造,其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改产 尿素,实现产品路线的调整,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我国合成氨工业竞争力最强、发展 最快的企业集团, 其企业核心均为原先的小合成氨厂, 如湖北宜化集团、 山东华鲁恒升、 联盟化工、鲁西化工、心连心集团、河南骏马集团等,而采用国外石油路线或引进国外 先进煤气化技术的企业,无论在发展速度,还是企业效益情况均不能与之相比。 1.2 煤炭气化的定义和气化反应 1.2.1 煤炭气化的定


    注意事项

    本文(煤化工课程设计)为本站会员(毕***)主动上传,毕设资料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联系网站客服QQ:540560583,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本站所有资料均属于原创者所有,仅提供参考和学习交流之用,请勿用做其他用途,转载必究!如有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我们会立即删除相关内容!
    copyright@ 2008-2025 毕设资料网所有
    联系QQ:54056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