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论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论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 摘摘 要要: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幼儿教师其他素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幼儿情感发展和 心理健康的保证。优秀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幼儿教师的工作前景和教学成败,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是 指教师与教学活动有关的,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与能力相区别的心理和个性方面的比较稳定的 本质特征,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心理健康的保持是尤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和方方 面面,关系到孩子的终生。 关键词关键词: 幼儿教师; 心理素质.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飞跃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个国家国力的强弱与高素质人力资源 息息相关,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科教兴国需以教育为本,幼儿园要
2、承担起为国家,为 21 世纪培养和输送体魄健壮、品德良好、智力发达的一代新人的任务。我国要想在激烈的竞争 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结合当代的教育理念,大力推广素质教育。要抓好素质教育,首先要 提高教师素质。在工作节奏快、强度大,压力重的今天,教师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 更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幼儿教师是在学前教育机构中, 对出生到 六岁前儿童进行教育的工作人员.因此,教师的工作会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健康的 心理是开展教育工作并取得积极成效的重要保证, 基于此, 教师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便尤为 重要了。 幼儿教师是教师群体中的一个特殊个体,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应该是什么样
3、子,下面就 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作简单论述. 一、教师的心理素质一、教师的心理素质 (一)(一) 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模型教师心理素质的理想模型 教师心理素质是具有专业性和职业性的社会文化心理素质。它是教师职业的社会职能对 教师心理素质的文化价值规范。首先,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专门传递者,自身必须建构富有 教化功能的文化心理素质。 教师必须具有长于获取文化历史成果的学习心理素质、 善于将文 化历史成果教育化的教学心理素质和将文化素养人格化的个性心理品质。 第二, 教师作为人 的社会化的专门指导者, 应不断提高社会心理素养的成熟度。 一是应主动帮助学生家长尽可 能改善家庭学习环境,发挥家庭的社会化功能
4、,以配合学校促进学生社会化;二是善于协同 社区对学生作生活和职业辅导,做学生从家庭、班级走向社会生活的引路人;三是积极参加 社区的组织, 与社区非教学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积极交往和沟通, 成为社区文化和社区教育的 积极分子。第三,教师作为学习者人格发展的专门辅导者,必须具备心理辅导的专业素养。 教师在履行人类文化传递与人的社会化的指导职能中, 必须以学习者自主的学习、 交往和自 我意识为中介, 才能实现文化历史成果在学习者身心素质结构中的内化和学习者社会角色的 人格化。 第四, 教师作为在文化传递中实施人格社会化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必须具备 “教书、 育心、成人”的综合心理素质。把教师职业作为一门专业性职业,这是教师职业现代化的一 个重要标志。 (二)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二)教师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 2 教师心理素质和教师心理健康是关系密切的一对概念。社会心理学界定:教师心理素质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实践中生成和积淀的人格心理品质、 教育专业才能和社会文化素养的合 金。 其中人格心理品质是教师教育素质的心理形式, 社会文化素养和教育专业才能是教师心 理素质的社会文化本质内涵。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