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 ABS 系统的原理与维修 摘要: : “ABS” 是一种具有防滑、防锁死等优点的汽车安全控制系统。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善整 车的制动性能,提高行车安全性,防止在制动过程中车轮抱死(即停止滚动) ,从而保证驾驶员在制 动时还能控制方向,并防止后轴侧滑。现代汽车上大量安装防抱死制动系统,ABS 既有普通制动系 统的制动功能,又能防止车轮锁死,使汽车在制动状态下仍能转向,保证汽车的制动方向稳定性, 防止产生侧滑和跑偏,是目前汽车上最先进、制动效果最佳的制动装置。本论文重点介绍了福特车 系坦孚(Treves)式 ABS、达科(Delco)式 ABS 的维修。 关键词:ABS 系统;ABS 原
2、理;福特车系坦孚式 ABS 的维修 第一章 汽车 ABS 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 ABS 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ABS 系统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本世纪初期,早在 1928 年制动防抱理论就被提出,在 30 年代机械式制动防抱系统就开始在火车和飞机上获得应用,博世(BOSCH)公司在 1936 年第一个获得了用电磁式车轮转速传感器获取车轮转速的制动防抱系统的专利权。 进入 50 年代,汽车制动防抱系统开始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福特(FORD)公司曾 于 1954 年将飞机的制动防抱系统移置在林肯(LINCOIN)轿车上,凯尔塞海伊斯 (KELSEHAYES)公司在 1957 年对称为“AUTOMATIC“的制
3、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 究,研究结果表明制动防抱系统确实可以在制动过程中防止汽车失去方向控制,并且能 够缩短制动距离;克莱斯勒(CHRYSLER)公司在这一时期也对称为“SKIDCONTROL“ 的制动防抱系统进行了试验研究。由于这一时期的各种制动防抱系统采用的都是机械式 车轮转速传感器的机械式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因此,获取的车轮转速信号不够精确,制 动压力调节的适时性和精确性也难于保证,控制效果并不理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的发展成为可能。在 60 年代后期和 70 年代初期,一些电子控制的制动防抱系统开始进入产品化阶段。凯尔塞海伊斯公司 在 1968 年研制生产了称为“
4、SURE-TRACK“两轮制动防抱系统,该系统由电子控制装置根 据电磁式转速传感器输入的后轮转速信号,对制动过程中后轮的运动状态进行判定,通 过控制由真空驱动的制动压力调节装置对后制动轮缸的制动压力进行调节,并在 1969 年被福特公司装备在雷鸟(THUNDERBIRD)和大陆马克 III(CONTINENTALMKIII) 轿车上。 克莱斯勒公司与本迪克斯(BENDIX)公司合作研制的称为“SURE-TRACK“的能防 止 4 个车轮被制动抱死的系统,在 1971 年开始装备帝国(IMPERIAL)轿车,其结构原 - 2 - 理与凯尔塞海伊斯的“SURE-TRACK“基本相同,两者不同之处,只是在于两个还是四 个车轮有防抱制动。博世公司和泰威士(TEVES)公司在这一时期也都研制了各自第一 代电子控制制动防抱系统,这两种制动防抱系统都是由电子控制装置对设置在制动管路 中的电磁阀进行控制,直接对各制动轮以电子控制压力进行调节。 别克(BUICK)公司在 1971 年研制了由电子控制装置自动中断发动机点火,以减 小发动机输出转矩,防止驱动车轮发生滑转的驱动防抱转系统。 瓦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