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 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自动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 激烈、人工成本上涨,以往人工操作的搬运和固定式输送带为主的传 统物件搬运方式,不但占用空间也不容易更变生产线结构,加上需要 人力监督操作, 更增加生产成本,原有的生产装料装置远远不能满足 当前高度自动化的需要。 减轻劳动强度, 保障生产的可靠性、 安全性,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的质量及经济效益是企业生 成所必须面临的重大问题。它集成自动控制技术、计量技术、新传感 器技术、 计算机管理技术于一体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充分利用计算机 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控制管理和分散控制;充分吸收了分 散式控制系统和集中控
2、制系统的优点,采用标准化、模块化、系统化 设计,配置灵活、组态方便。 PLC 是以现代微处理器技术为核心的控制器,作为一种通用的工 业控制器,其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PLC 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 成电路技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 扰技术, 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此外, PLC 带有硬件故障自我检测功能, 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发出警报信息;PLC 采用光电隔离和滤波技术技术 有效抑制外部干扰源对 PLC 的影响,此外 PLC 还可在强、通用性好; 开发周期短,功耗小。 关键词:关键词:PLC,机械手,微处理器,控制器 目 录 摘摘 要要 . I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
3、 1 1.1 PLC 的控制系统 . 1 1.1.1 PLC的概述 1 1.1.2 PLC的优点 1 1.1.3 PLC的应用领域 . 3 1.2 选题背景 . 4 1.2.1机械手简介. 4 1.2.2 机械手的行业状况 5 第二章第二章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机械手的整体设计 5 2.1 机械手的控制过程 5 2.2 PLC 选型 6 2.3 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盘面板 . 8 2.4 机械手的整体设计 9 2.4.1 单操作程序 . 9 2.4.2 步进操作程序 9 2.4.3 自动操作 10 第三章第三章 机械手的程序设计机械手的程序设计 . 11 3.1 机械手动作过程的实现 11 3.2 机
4、械手的手动单步操作程序 12 3.2.1 机械手左行/右行 12 3.2.2 机械手夹紧/松开 13 3.2.3 机械手上升/下降 13 3.3 自动控制程序 .14 3.3.1 机械手下降/夹紧 14 3.3.2 机械手上升和右行 .16 3.3.3 机械手的下降和松开16 3.3.4 机械手上升和左行 .18 3.3.5:机械手回零 .19 第四章第四章 机械手的前景机械手的前景 .20 结束语结束语 .2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3 谢辞谢辞 .24 1 第一章 概述 1.1 PLC 的控制系统 1.1.1 PLC 的概述 PLC 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自1836年继电器问
5、世,人 们就开始用导线将它同开关器件巧妙地连接, 构成用途各异的逻辑控制或顺序控 制。上世纪60年代末,它不断吸收微计算机技术使之功能不断增强,逐渐适合复 杂的控制任务。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 理器的出现,以及流程加工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对生产流程迅速、频繁变更的 需求,PLC 技术出现并快速发展。 目前,PLC 在小型化、大型化、大容量、强功能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使早 期的 PLC 从最初的逻辑控制、顺序控制,发展成为具有逻辑判断、定时、计数、 记忆和算术运算、数据处理、联网通信及 PID 回路调节等功能的现代 PLC。但是, 仍然沿用着顺序扫描、程序控制等
6、基本模式及 CPU+通信+I/O 的基本结构。 PLC 之所以有生命力,在于它更加适合工业现场和市场的要求:高可靠性、强抗各种 干扰的能力、编程安装使用简便、低价格长寿命。它的输入输出端更接近现场设 备,不需添加太多的中间部件或需要更多的接口,这样节省了用户时间和成本。 PLC 的下端(输入端)为继电器、晶体管和晶闸管等控制部件,而上端一般是面向 用户的微型计算机。人们在应用它时,可以不必进行计算机方面的专门培训,就 能对可编程控制器进行操作及编程。 1.1.2 PLC 的优点 1)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靠性是电气控制设备的关键性能。PLC 由于采用现代大规模集成电路技 术,采用严格的生产工艺制造,内部电路采取了先进的抗干扰技术,具有很高的 可靠性。例如三菱公司生产的 F 系列 PLC 平均无故障时间高达 30 万小时。一些 2 使用冗余 CPU 的 PLC 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则更长。从 PLC 的机外电路来说,使 用 PLC 构成控制系统,和同等规模的继电接触器系统相比,电气接线及开关接点 已减少到数百甚至数千分之一,故障也就大大降低。此外,PLC 带有硬件故障自 我检测